克服困难 创造条件 开创山区工会帮扶工作新局面

河源市下辖五县一区,除市总工会和龙川县总工会外,其余县区总工会有一部分或一半以上人员要靠自筹经费发放工资。2003年全市工会经费收入低于全省各市。全市困难职工5040户18477人。我市的帮扶工作条件与帮扶任务呈倒金字塔状。面对着这种情况,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走出一条山区帮扶工作路子,成为我市各级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以来,为更好地履行工会维权的基本职责,切实为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办实事,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意见》和省总工会的部署,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下简称帮扶中心)于去年6月底正式挂牌成立,9月底全市五县一区全部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并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工会运作、各方配合、市、县、基层工会联动的工作格局,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建立机构,上下联动,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广东省总工会关于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意见》下发后,市总工会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统一思想。但由于我市经济基础薄弱,工会经费紧缺,人员编制不足,开初,相当一部分工会干部对成立帮扶中心缺乏信心,针对这种现状,市总工会于去年3月上旬,组织各县区工会负责人及市总各部室负责人,由市人大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赖勇带队到梅州市帮扶中心参观学习,适时召开了我市各县区工会主席会议,统一认识。大家认识到,建立帮扶中心,帮扶困难职工,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职工,关注民生的需要;是工会整合格方资源、借势发展、打造工会工作品牌的需要;是促进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服务发展大局的需要;同时认识到,要使帮扶工作出实效,必需市、县及各基层工会同步行动。市总形成了建立市、县两级帮扶中心的工作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得到市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于去年6月27 挂牌成立。为确保县区于9月底前成立帮扶中心,市总先后多次召开了县(区)工会主席会议,提出对按时成立帮扶中心的县区总工会,各奖励1万元。6个县区工会按照市总工会的部署,相继于去年9月底前全面成立了帮扶中心。在一些有条件的基层工会,我们也建立起帮扶机构,使市、县、基层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市、县两级帮扶中心成立后,确定了帮扶宗旨、帮扶原则、帮扶内容、帮扶办法、帮扶程序、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等一整套的规章制

度,使帮扶中心有章可循,运作规范。

二、初步建立党政领导、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

根据我市市情,仅靠工会的力量支撑帮扶中心的运作是难以为继的。为确保帮扶中心能够长效运转,市、县两级工会坚持依靠各级党委的领导,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在夯实帮扶中心的基础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党政重视,摆上位置。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首先是成立领导机构。去年5月,市委下发了《关于成立河源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领导小组的通知》文件,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领导小组由市委主管副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市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市总工会、市劳动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经贸局、市房管局共12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正副主任由市总工会领导兼任。市帮扶中心领导机构成立后,各县、区委都相继发文成立了县、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区委分管工会工作的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区总工会、劳动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教育局等十几个相应的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的成员。其次,市、县区几套班子领导和帮扶中心领导小组成员带头为帮扶中心捐款,市直、县直单位集体、个人纷纷捐款。紫金县委分管工会工作的副书记在该县多次会议上亲自动员单位和干部职工募捐,县五套班子领导一个不漏每人捐款500元;连平县委分管领导亲自组织筹划并落实县几套班子领导捐款事宜。第三,市县两级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均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资金纳人本级财政预算或划拨。去年12月,市委常委会议纪要[2003]44号,要求市、县区每年财政分别安排8万元和6万元的帮扶资金。至目前,市直和五县一区的帮扶资金已全面纳入财政预算或划拨。第四,市、县区党委分管领导经常听取帮扶中心工作汇报,了解中心运作及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各级工会精心运作帮扶中心,致力创造山区帮扶困难职工的工作特色。如市帮扶中心建立后,市总工会就把着力点放在抓“三个落实”上。

(1)落实办公场所、人员。市总工会把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设在市总工会综合楼一楼(新市区富民街3号)独立办公,安排维权部长专抓这项工作,聘用了2名大专毕业生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为加强管理,制订并实行市总工会领导、部(室)负责人到帮扶中心轮值的工作制度。

(2)落实资金。在资金的来源方面,我们积极想办法,采取“五个一点”的做法筹措帮扶资金,即争取地方财政拨一点,上级工会补一点,本级工会出一点,基层单位和职工募捐一点的办法。市帮扶中心于2003年6月17日向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发出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批示的募捐《倡议书》,《倡议书》发出后,从市五套班子成员、市帮扶中心领导小组成员到市直各单位集体和个人纷纷解囊。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市总工会将所有的单位及个人捐款名单及金额分别在电视上公布,在《工会信息》上刊登,发至全市各级各单位。至2003年12月31日止,市帮扶中心共收到捐款23万元,市总拨付15万元,市财政拨款6万元,全总、省总各支持10万元,市帮扶中心共筹集帮扶资金64万元。

各县区也参照市帮扶中心的做法筹资。至2004年1季度止,6个县区共筹集帮扶资金74.3万元。紫金县帮扶中心筹款工作抓早抓实,县总工会一把手带头,全员出动,深入到县直各战线、乡镇各单位开展全面发动募捐,共筹集了23万元帮扶资金。

(3)落实帮扶措施。随着帮扶中心的成立运作,帮扶中心成为工会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的工作平台,职工对工会的期望值高了,要求工会解决的问题也多了。为了增强帮扶工作的实效性,市、县两级工会深入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职工的困难情况、困难原因与帮扶要求,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制定帮扶措施。市帮扶中心建立以来,先后开展了劳模“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会助学,解决困难职工“四难”问题,落实困难职工低保,特困救助,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赠送医疗互助保险、开展送温暖等帮扶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是各方配合,增强合力。在帮扶中心运作过程中,我们加强和市、县(区)两级财政、教育、民政、劳动保障、卫生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充分借助他们的信息、资金和政策资源,致力解决我市困难职工低保、医疗难、再就业、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难等问题,使他们既充分履行政府职能,又有助于帮扶中心整合资源,促进困难职工困难的有效解决。

三、帮扶工作初见成效

(一)困难职工的“四难”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

1、积极推动“低保”政策的落实。市、县(区)两级帮扶中心深入调查摸底,加强与民政部门沟通与协调,推动全市949户困难职工3803人纳入低保救济。

2、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子女入学难问题。困难职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在我市较为突出。我们把对困难职工子女开展助学活动作为帮扶中心工作的一个重点,采取了三个办法助学。

(1)解决特困职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难问题。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文件精神,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读的特困职工子女一律免收书杂费,由市、县区财政每年拨出专款解决属地特困职工子女入学难问题。2003年市、县区总工会帮助落实困难职工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书杂费的学生共511户、659人,免收书杂费26.76万元。其中市直困难职工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书杂费共92人,每学年由市财政补助.37580元。对助学对象的审核,我们实行动态管理。

(2)开展工会助学活动。针对我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困难职工子女读书难亟待解决的实际,市、县区两级帮扶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省总制定的工会助学方案和市总工会《关于在全市各级工会开展工会助学工作的通知》精神,大力开展帮扶非义务教育阶段、品学兼优的特困职工子女读书。去年,市帮扶中心对市直23名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特困职工子女助学共发放助学金24100元,市直基层工会及县区工会开展助学活动共发放助学金共4.23万元。

(3)推荐学生到广州祈福学校免费就读。在省总的帮助下,市帮扶中心推荐了20名学生到祈福学校考试,张蕾、钟义萍等同学获得了到该校免费就读的机会。

3、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医疗难。市总工会与市卫生局联合发出《关于切实解决特困职工“医疗难”问题的实施办法》文件,文件规定,凡持有特困职工证的职工,其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到定点医院就医时,可享受免收挂号费、注射费的优待。

(二)送温暖活动步入经常化。

1、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市、县帮扶中心认真做好筹备工作,今年春节,市委、市政府共慰问困难企业7家,特困职工7户、劳模7户。市总工会慰问市直特困职工和外来员工130户。各县区、基层工会都分别开展了送温暖活动,全市各级工会共慰问困难职工、下岗职工、劳动模范、外来员工3920户,慰问金及慰问品共130多万元。此外,还于春节前协助全总、省总为劳模发放“三金”。

2、开展日常危急送温暖。对有特殊困难、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遭受意外灾害的特困职工我们采取特情特办、特困特帮与节日送温暖相结合的办法帮扶。自市帮扶中心成立至今,市帮助中心先后对黄红仪等9名市直特困职工发放了共1.1万元救助款。

3、召开特困职工座谈会、集中发放帮扶款。去年9月和今年5月,市总都召开了市直特困职工(含困难劳模)座谈会,通过座谈会,让困难职工互勉互励,振奋精神,立志脱困。会上集中发放帮扶款36人91000元。

4、认真落实回访督办制度。通过回访督办,去年,我们以劳模结对帮扶的办法,落实了省委副书记黄丽满春节期间来我市送温暖时交办的解决困难劳模朱弼宏儿子复学的学习费用;今年,落实了省委副书记蔡东仕春节期间来我市送温暖时交办的关于港务局拖欠干部职工工资和港口改制过程中安置分流人员问题,于春节前督促落实发放了被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在港口改制过程中,向企业提出了关于依法依政策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及其发放经济补偿、缴纳社保费的意见。

5、开展对非公有制企业员工送温暖。去年以来,我们把困难外来员工纳入帮扶对象,在开展各种帮扶活动中,与国有企业职工一视同仁,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三)劳模帮困工作进一步落实。

我市有29名劳模因患重病或无固定收入来源等各种原因,生活处于困境之中。对此,我们实行“因人施帮,一人一策”等多种办法予以帮扶。

一是制定劳模“一对一”帮扶方案,向全市各级工会发出了《关于认真落实对我市困难劳模帮扶措施的通知》,要求因人施帮,务求实效;二是落实劳模“一对一”帮扶措施。如:紫金县全国劳模蒋高城,于1999年从云南省矿山下岗回村后,生活非常困难,市、县总工会领导多次到他家了解情况,先后为他发放了28100元的帮扶款,并由紫金县常务副县长、部级劳模谢敬生与其结成“亲戚”,进行“一对一”帮扶,还通过积极争取当地党政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其办起腐竹加工厂、养猪场和果场。目前,养猪场存栏有200多头猪,全家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又如:和平县全国劳模郑财新几年前因救一个小孩而导致腿残,加上年老多病,生活很困难。市、县总工会先后为其送上帮扶资金1万多元,并牵线由该县东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省劳模周志明与其结对子,帮助其办起了碾米加工厂,如今郑财新的生活困难已基本解决。三是赠送医疗互助保险。在今年“五一”劳模代表座谈会上,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创胜和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维建为全市160名市级以上在职和下岗的劳模每人赠送了1份职工医疗互助保险,为劳模献上一份爱心。四是对特困劳模进行特困补助。市帮扶中心在成立当天就为18名特困劳模发放了共2.7万元的帮扶款;至今年“五一”节前夕,共为40人次困难劳模发放特困补助金及帮扶款136600元。现在,全市共有16个困难劳模被结对帮扶。一些困难劳模感慨地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工会没有忘记我们,我们要自强不息,尽快渡过难关,才无愧于党和政府给我们的这份荣誉与厚爱!”

(四)大力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协助党政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帮扶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9月,市总召开了全市促进再就业工作会议,提出“三个三千”的目标,即:为全市3000名下岗职工提供培训服务,为3000名下岗职工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为3000名下岗职工提供落实再就业服务。去年10月中旬,市总工会联合源城区、东源县总工会在老城区开展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政策法规咨询活动。去年,紫金、连平等县帮扶中心与劳动就业服务管理部门联合为下岗失业人员举办岗位技能培训共1983人次,帮助落实再就业1140人。

我市各级帮扶中心通过工作,引起各单位乃至全社会重视与关爱困难职工这一弱势群体。如市公路局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局一把手亲任组长,局工会负责具体帮扶工作。采取行政拨一点,工会经费出一点,职工捐一点的办法,筹得资金80万元设立帮扶基金,开展日常送温暖;去年以来,由行政拨出专款,为公路系统困难职工落实帮困助学、扶持发展生产、解决住房难问题,出资195万元为家在农村的171户住房困难的职工建起了新房子,为特困职工子女138人次解决了5.8万元书杂费,出资16万元扶持33名特困职工兴办小果园,扶持38名困难职工发展家庭副业和加工业。

我市帮扶工作之所以能取得以下初步成效,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一是党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做好帮扶工作的根本。二是市、县区工会认识到位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前提。三是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是做好帮扶工作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