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倾力打造工会品牌

在省总工会、江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主办的工作,全力以赴,争创一流”的决心和勇气,直面困难,真抓实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筹集了413万元的帮扶资金,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助困活动,初步树起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社会上的品牌形象,成为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阵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建立,也促进了工会自身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使工会各项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审时度势。争取党政重视支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

2003年3月上旬,市总召开了班子会议,传达了省总十届八次常委扩大会议精神,把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提上了议事日程。大家通过学习省总会议精神,认为一定要好好把握时机,积极争取市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充分依靠社会的力量和职工群众的智慧,以争创一流县级帮扶中心的决心和勇气,把帮扶中心建设好,作用发挥好。会后,我们深入基层召开了各类型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经充分准备,于3月28日向市委提交了《关于成立台山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请示》,4月1日,市委批复同意,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向全市下发了《关于成立台山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意见》,文件从成立帮扶中心的指导思想、帮扶对象、帮扶原则、工作程序、经费来源、组织领导等6个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立即于4月上旬召开了全市工会干部动员大会,动员全市各级工会干部,要以最大的政治热情,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全力以赴,在4月下旬把帮扶中心建设好。

1、加强领导,调整充实帮扶机构。市委充分听取工会的意见,调整、充实了市职工解困工作领导小组,一名副市长担任组长,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各一名副主任和市总工会主席担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副职担任成员,并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批准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名誉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担任主任,有关职能部门副职领导担任副主任,市总工会各部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的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领导机构,帮扶中心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设在市总工会。两个机构的成立,使帮扶中心置于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形成了党、政指挥,工会主办,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

2、大造舆论,使帮扶中心成为新闻热点。我们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帮扶中心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台山报》开辟了“让侨乡充满爱”的专题系列报道,刊登了《帮扶出奇迹,温情满人间》,《渴望更多的爱》等10多篇工会帮扶文章;与市电视台、电台一起筹划,拍摄了《在困苦中,我们与你同行》三集电视专题片,并组织系列帮扶助困新闻;印发一万多份《出一份力量,献一份爱心》捐款倡议书在社会上广为宣传张贴;制作一批“扶弱助困,功德无量”的金属牌匾,赠送给捐款1万元以上的个人;给所有捐款单位、个人在《台山报》登报鸣谢。总之,一段时间以来,打升《台山报》就有帮扶助困文章,打开电视机就有帮扶助困新闻,打开收音机就有帮扶助困的声音。市委、市政府每次召开全市工作会议都有领导对帮扶工作的指示。成立帮扶中心,开展扶弱助困活动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热点。

3、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壮大帮扶实力。

帮扶资金能否到位,关系到帮扶中心的成败。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进行了两次筹款活动,共筹集帮扶资金413万元。

第一次筹款活动是在2003年4月份进行的。经市委领导同意,我们以市职工解困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向全市发出了《出一份力量,献一份爱心》的捐款倡议书,重点是发动全市干部、职工个人自愿捐款,目标是30万元。但仅半个月时问,就有170个单位,8100多名干部、职工自愿捐款共48.2万元,加上市政府首期5万元拨款和江门市总工会3万元拨款,第一次资金筹集活动就筹到帮扶资金56.2万元。在这个基础上,市委决定正式挂牌成立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并以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发出《关于召开台山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大会的通知》。4月25日下午,市困难职工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总工会隆重举行台山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揭幕大会,江门市总工会领导,台山市四套班子和市纪委的领导、市直局级以上单位的领导、各镇各局工委会主席、市所有新闻单位、部分捐款热心人士共200多人出席。会议既隆重又热烈,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第二次筹款活动于2003年12月份进行。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帮扶中心的支持和期望,对困难职工的殷切关爱之情。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之初,市委书记李澄海,认真听取了市总工会有关帮扶中心的工作汇报,当即表示要在年内再搞一次大型的捐款行动,壮大帮扶资金。第二天,分管党群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周大建,专程来到市总工会,传达了市委常委会关于年内举办“扶弱助困献爱心”大型筹款文艺晚会的决定,要求市总工会全力以赴,认真做好有关筹办工作。正当我们认真筹备之时,突袭而来的“伊布都”强台风,给我市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全市动员一切力量投入抗灾复产工作,同时原定的市禁毒中心工程第二期筹款活动也将在下半年举行。我们十分担心第二次筹款活动会给“伊布都”台风“刮跑”了。但是,市领导时刻牵挂着困难职工的生活,李澄海书记亲自到市总工会听取晚会筹备工作汇报,当即决定,“扶弱助困献爱心”筹款文艺晚会如期举办。为确保筹款晚会做到最好,达到预期目标,市里采取了以下几项有力措施:

一是成立了“扶弱助困献爱心”筹款文艺晚会筹备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周大建担任,成员由市委办、市府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等12个单位主要领导组成。具体工作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谭国渠同志牵头,市职工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二是将筹款250万元目标任务,全部分解到市四套班子和市纪委领导同志身上,市每一位领导同志都成了募捐筹款的第一责任人,市四套班子和市纪委班子的办公室正、副主任成了募捐筹款的跟踪督办人。

三是“扶弱助困,献爱心”筹款文艺晚会,市四套班子和市纪委班子的领导,都要准备文艺节目上台表演。

四是要求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责,务求把筹款晚会办得最好。文化教育部门负责筹备晚会的文艺节目,广播电视部门做好文艺晚会的现场转播,电信部门开通18条晚会捐款热线电话,市总工会负责沟通协调,协助市领导做好组织指挥。

五是以市委办、市政府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举办“扶弱助困,献爱心”筹款文艺晚会的意见》,文件不仅对筹款文艺晚会的时间地点、主题、主协办单位、募捐的组织发动、节目的组织筹划、募捐的鸣谢办法、组织领导及宣传工作都作明确的规定,同时将各镇、局、单位的募捐目标任务与文件一齐下达。

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凝聚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力量,筹款文艺晚会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市四套班子和市纪委班子的办公室正、副主任,切实履行了跟踪督办人的责任,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深入到所负责的单位、企业发动募捐。市总工会全体总动员,收集整理资料,每天向市委汇报一次募捐进度,市委常委谭国渠同志根据市总工会汇报情况,及时召开了6次跟踪督办人会议,逐一解决募捐活动所碰到的具体问题。

市四套班子和市纪委班子的领导同志,积极履行募捐筹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每人除带头捐款800至1000元外,还亲力亲为,发动关键人物和重点企业、单位募捐。李澄海书记发动市建筑商会等多个企业募捐了30多万元;政协主席黄小玲亲自召开港澳政协委员会议,发动募捐港币13多万元,人民币4多万元。市委书记李澄海、市长郭伟、政协主席黄小玲、市委副书记邓浓乐、市人大副主任陈澄波、邝巧云等领导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积极排练文艺晚会的表演节目,单是彩排就举行了三次。

在市领导的模范作用下,全市各单位、企业、干部、群众,迅速掀起了为困难职工献爱心捐款热潮。四九镇党委书记伍仲晃召开四九商会老板会议,以即兴唱歌形式,募捐善款7.8万元;端芬镇党委书记梅新益打电话到美国,发动一名旅美乡亲,募捐美元1万元;赤溪镇党委书记周耀辉,亲自发动两位外商,募捐人民币6万多;一位60多岁的退休职工,受20多名退休职工的委托,募捐了.500多元。港澳同胞和外出工作的乡亲闻讯,也纷纷打来电话或亲自回来捐款。在广州工作的台山籍曲艺家陈玲玉,高胡演奏家陈国产也赶回家乡,为文艺晚会义演筹款。

经充分的准备,我市“扶弱助困献爱心”筹款文艺晚会于12月30日晚上在市影剧院如期举行。市四套班子和市纪委班子的全体领导同志,各镇、各局、各企业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参加了晚会,30多位港澳乡亲也自费回来参加晚会筹款活动,影剧院1300多个席位座无虚席。文艺晚会的筹款活动,随着6位市领导的精彩表演,不断掀起了捐款热潮,60多位企业老板争先上台捐款,李澄海书记高歌一曲《我的中国心,我的台山心》之后,善款即募得165万元。市电视台将筹款文艺晚会实况向全市现场转播,各单位、个人捐款名单、金额也以字幕形式一同随节目转播。晚会开设的18条捐款热线电话,铃声不断,2个多钟头节目,就收到捐款热线电话2280多个,热线电话捐款9.5万多元。

“扶弱助困,献爱心”筹款晚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晚会筹得善款人民币496.4万元,港币13.6万元,美元1万元,合共510多万元(其中为帮扶中心筹款352万元,公益事业筹款158万元)。

二、积极帮扶,服务职工,树立了工会形象

帮扶中心肩负着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的重大责任,我们时刻牢记使命,尽职尽责,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帮扶行动,深受职工群众的拥护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1、心系职工冷暖,关注职工疾苦,积极开展扶困助弱活动。一是救助患重、大病的困难职工55名,发放救助金7.4万多元,其中由市领导批转帮扶中心救助患重大病职工6名。今年2月,船运公司50多岁的下岗困难职工黄牛患肾病住进了医院,每个星期要花费800多元的医疗费,老伴患风湿病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家境十分贫困。帮扶中心接到市委书记李澄海转来的求助信,立即与市民政局联系,将5千元的救助金送到在医院治疗的黄牛手上,还为黄牛办理了医疗优待证,由市人民医院挂帐半年,给予免费治理。今年3月,一名叫李艳香的下岗困难职工,其在校读高三的独生女谭晓莹突发白血病,来到帮扶中心求助,为了挽救谭晓莹的年轻生命,市帮扶中心提议,经市领导同意,除帮扶中心救助一万元外,还以工、青、妇名义向全市发出倡议书,很快就筹集到26万多元资金,安排谭晓莹人院接受骨髓移植手术;二是救助生活困难职工33名,发放救助金3.1万多元。船运公司下岗困难职工黄电力,一家三口住在河边一条破烂的水泥船上,妻子患精神病,14岁的养女读小学4年级,家境一贫如洗。市委书记李澄海指示要解决他家安居问题,并发动两位老板捐助。事后帮扶中心出资1万元,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台城镇筹集资金6万多元,在岸上为黄电力建了一间两房一厅60多平方米的新房,并为他配备了床被、桌凳、餐具;争取市教育局支持,把其女儿列入特困生,享受免费读书的待遇;三是救助受灾职工75名,发放救助金1-7万多元。去年“伊布都”台风侵袭我市,沙边盐场和沙栏盐场受到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帮扶中心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受灾的75名职工实行救助;四是资助困难职工子女读书20名,发放助学金1-5万元;五是给困难职工送温暖410名,慰问金6.6万元。一年来共救助困难职工593名,直接发放救助金20.3万元,统筹发放救助金30万元,共50.3万元。

2、为困难职工办理《台山市困难职工优待证》,使困难职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去年,帮扶中心核发《困难职工优待证》334户,家庭成员1144名,他们享受医疗费、学杂费、水电费、公房租金、有线电视管理费、卫生费、污水处理费、治安费、就业培训费、市场管理费、法律咨询费等十一项减免,优待金达258万多元。我们还配合民政部门,为203户困难职工办理最低生活保障,一年共享受54万元保障金。

3、积极发动职工参加省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到目前为止,帮扶中心已发动4269名职工参加保障计划。已有7名患大病职工获赔,赔付金7万元。

4、热情接待职工来访,为职工提供法律帮助。帮扶中心成立以来,每天都接待大量的职工来电、来信、来访。一年来共接听来电467次,来信38件,来访42宗。与司法部门合作,免费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116人次。我们做到来访必接待,来信必复,投诉必处理,处理必有果,诚诚恳恳为职工服务,尽职尽责为职工维权。

5、提供职介服务,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帮扶中心成立后,我们一方面穿针引线,成功介绍了13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另一方面加强与劳动部门和工商部门合作,与劳动部门一起举办了3808人次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班,减免再就业培训费27万多元。争取工商部门支持,为再就业职工优惠办理牌照214户,减免再就业市场管理费25.5万多元。

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实现工作新跨越

帮扶解困活动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信赖和拥护,擦亮了工会的品牌,同时促进了工会组织向学习型、服务型转变,实现工会工作的新跨越。

1、塑造了工会的良好形象。实践证明,帮扶中心是工会形象的窗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阵地,在职工群众的心目中树立了“慰民、爱民、安民”的形象。一位受助的困难职工给市总工会送来了“扶危救困,践行三个代表;辞旧迎新,温暖百姓人家”的对联,表达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心声。目前已形成“职工有难找工会,老板有事请工会,部门有事到工会,领导有事想工会”的良好格局。

2、创新了工会工作思路。市总工会围绕打造建设帮扶中心这一品牌,大兴学习之风,组织广大工会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工会业务知识,电脑知识,造就学习型的工会干部队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组织市总各部室的同志,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总结我市固本强基,建设职工之家等典型材料20多份,指导面上工作;大兴团结合作之风,各部室分工不分家,塑造团结拼搏,工作力求做得最好的团队精神,受到市领导的表扬和得到社会公认。去年,全市98个机关参加的行风建设评比,市总工会由前几年67名跃升到26名;大兴办实事之风,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有17个基层工会开展了结对扶弱助困活动,结对帮扶的困难职工家庭有31户,资助资金3.7万元,结对帮助困难职工子女读书有27户,资助资金1.8万元。

3、优化了工会服务质量。通过扶弱助困活动,工会干部的服务意识得到增强,以为职工服务为己任,对每户帮扶救助的对象,我们都组织专人,深入到企业、到户了解核实,倾听到职工的呼声和意见,又核实了情况,使救助金帮到最困难的职工家庭,真正做到了天天下基层,日日送温暖。

    4、改善了工会办公条件。市总工会办公条件较差,为适应大量帮扶工作的开展,为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市总工会在有限的办公费用中,安排了一些资金,将办公室的内墙修饰一新,设置了三个宣传栏,购置了电脑,分类整理资料,实行帮扶资料电脑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