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情 办实事 切实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

怀集县地处广东省的西北部,现有人口90多万,职工2万多人。近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加大的背景下,出现了以下岗失业人员、被拖欠工资职工、未被社会保险制度覆盖职工以及“应保未保”的特困职工等为主体的困难职工群体,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结合实际,认真总结工会实施送温暖工程等帮扶困难职工的经验,积极探索帮扶困难职工群众的新路子,创办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集中力量,为需要帮助的困难职工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服务。

一、建立帮扶中心。切实为职工群众服务

我们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重要意义。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建立怀集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方案》上报县委、县政府审批。县委、县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迅速对《方案》进行了研究,批复同意建立怀集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并指定分管工会工作的县委常委和联系工会工作的副县长抓好这项工作。同时,要求县总工会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做好筹建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认真抓好“五个落实”——

一是落实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分管工会工作的县委常委和联系工会工作的副县长任名誉主任,县总工会主席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怀集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领导机构。

二是落实办公场所。我会为了有利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的开展,划出了临街的一间商业铺位作为帮扶中心的办公室,并投入了2万多元进行装修、购置办公台椅、安装热线电话、制作帮扶工作公开厨窗和工作机制专栏等

三是落实工作人员。由县总工会保障部的同志负责中心的日常工作,县总工会班子成员实行轮值制度,保证中心每天有人接待来访的职工群众。

四是落实启动资金。县政府拨出了5万元专项经费并赠送了一套电脑设备,保证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办起来,动作好。同时,我们为了建立稳定的帮扶机制,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基金,并在全县范围印发了《帮扶困难职工,关爱弱势群体倡议书》,呼请社会各界捐款。

五是落实工作规程。明确帮扶的对象是有困难的职工或家庭,帮扶的项目有就业帮助、生活帮助、助医助学、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家政服务、职业培训、社区服务、心理咨询等。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上级工会的指导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怀集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于2003年5月19日隆重揭幕并投入使用。市总工会、县五套班子领导、县直部委办局和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各基层工委会主席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共100多人出席了揭幕仪式。帮扶中心揭幕后,马上开始了工作,对谢锦恒等四名困难职工的子女读书难问题进行了现场帮扶,每人分别发放了助学金1000元。同时还开展了现场募捐,出席开幕式的市、县领导和来宾纷纷慷慨捐款,当天共收到捐款30多万元。

我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到职工来信、来访、来电:126件次,涉及人数221人(其中集体性来信来访6件次,涉及人数209人),调处职工劳动争议案件2件,涉及人数28人,调处率达到100%,结对帮扶47户,慰问困难企业13个次,慰问职工400多人次,发放慰问金24万多元;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职业培训1312人次。

二、建设再就业基地,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能否妥善安置好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解决他们生活困难,是关系到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的大事。近年来,特别是中央和省、市再就业工作会议以来,我们充分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积极主动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在工作中我们感到,推进再就业的关键是要转变人们的择业观念和开辟多元化的就业渠道。为此,2002年初,我们设立了职业介绍所,印发了《下岗失业人员情况调查表》,要求各基层工会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调查摸底工作,通过摸底,为100多名有能力、有技术的下岗失业职工免费推介就业,使他们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推介就业只适合年纪轻、有文化、有技术的下岗失业人员,对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并不适合。尤其是国企改革中的下岗失业人员,一些人年纪偏大,知识老化,技术单一,厂家不愿接收;一些人肩负家庭重担,不能外出工作,只想就近就业;一些人领了经济补偿金,很想做点小本生意来维持生计。我们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反复进行研究、论证,认为兴建再就业基地,作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一项重要帮扶项目,是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一个好办法,也是为下岗职工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是针对下岗职工的一项“造血”工程。

但是,兴建再就业基地既需要一个合适的地方,更需要一笔上百万元的资金。就目前我县的经济实力,政府暂安排不出这笔款项,而县总工会更没有这样的财力。为了协助政府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我们跑出去,请进来,想方设法,通过“借、贷、集、带”(借,向干部职工借资;贷,向银行信社贷款;集,向需要进行再就业基地经营的人员集资;带,由再就业基地的承建商带资)途径,筹措180多万元,拆除工会旧会场及周边的附属旧建筑,建起了一个占地1500多平方、有商铺100多间、可解决200多人就业的“怀集县再就业基地”。

基地建成后,首先,我们在职工中广泛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元就业”的讨论活动,教育、引导职工换脑筋,自觉破除“就业就是在工厂上班”等传统择业观。其次,在政策上,我们积极协助落实政府各种再就业政策,在办理执照、减免税费和小额贷款上给予帮助。再次,对进入再就业基地的下岗失业人员,在租金上给予优惠。

兴建再就业基地,投入资金大,回收资金慢,商业风险大,经济效益小,但是对帮扶下岗职工、对稳定社会大局、对发展地方经济、对树立工会形象等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2033年5月“怀集县再就业基地”投入使用以来,以最优惠的租金,为9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解决了再就业问题,为近200多人提供了就业场所,并减免下岗职工租金15万元,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办好服务窗口。推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

帮扶中心的成立,成为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窗口,通过办好这个窗口,增强了工会的凝聚力,拉紧了职工的向心力,打开了工会工作的新局面。首先,工会的维权工作得到加强,有了服务窗口和服务热线,大大方便了职工群众申“冤”诉“苦”,使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时得到维护。其次,推动了工会机关作风的转变,使县总工会转变为服务型工会;再次,经费的收缴力度得到了加强,一方面职工乐意交工会费,另一方面企业愿意上缴经费。此外,职工群众的文体生活得到了丰富和充实。为了办好服务窗口,增强职工的归宿感,我们恢复了职工阅览室和职工娱乐室,举办了职工书画展、职工摄影大赛、卡拉OK大赛、象棋赛、法制知识竞赛等大型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寓教于乐,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努力造就一支“四有”职工队伍。

   两年来,我们以帮扶中心为窗口,以就业基地为依托,打开了全县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