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行厂务公开的实践与思考
自1999年5月我省全面推行厂务公开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各级纪委、组织、经委、工会等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全省厂务公开工作形成了党政重视、企业欢迎、职工拥护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激发职工群众和企业领导两个积极性,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明显成效。去年11月,全国厂务公开调研检查组赴粤检查,对我省的厂务公开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至去年底,全省共有7858家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建立厂务公开制度,占应推行总数99%,实现了预期的目标。综观我省两年来的厂务公开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将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和端正职工群众的态度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推行厂务公开的自觉性。
从开展厂务公开工作之日起,我省坚持将提高干部和群众的认识放在首位。一方面通过各级动员大会、培训班等形式,抓好三种关键对象(党政领导、企业领导、实际工作者)的认识,根据现实中存在的不敢公开、不愿公开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认识问题,增强他们推行厂务公开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通过他们对广大职工进行思想工作,围绕一些职工存在的“与我无关”、“无用”等模糊认识,深人细致地开展讨论和教育活动,从而统一了职工群众的思想。目前,企业基层普遍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公开,才能说明“无私”。在调查中发现,职工群众几乎众口一词地要求厂务公开能继续坚持下去,不少职工还就如何深化厂务公开问题作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充分展现了广大职工强烈参与意识和积极实践精神。
(二)将健全机制体制和明确职责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推行厂务公开的规范性。
我省宏观上加强了地方厂务公开的组织建设,形成了党委领导、纪委牵头、工会主办、组织和经委等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微观上建立健全了企业的工作架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纪检工会齐抓共管、职工众全员参与的局面。企业基层还把公开的内容、程序具体划分,明确有关责任人和监督人,基本上做到公开前有提出、有审查,公开后有议政、有整改,推动了全省厂务公开的顺利、有序发展。
(三)将公开的内容形式与加强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推行厂务公开的实效性。
厂务公开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我省从一开始就强调厂务公开要做到“三不”,即不要一阵风、不搞形式主义、不求一步到位,而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此,各地各单位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公开,从而将公开的内容和形式贴紧企业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各种漏洞。这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不少企业因厂务公开对原有制度进行重新整理和统筹,形成了以厂务公开实施办法为主体、各项规章制度相配套和衔接的管理体系,促使各方面工作步入良性循环;二是堵塞了漏洞,节约了生产成本,据初步统计,由于采购公开、工程项目招投标公开以及业务招待费公开,企业平均成本降幅达8.9%,较好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三是推进了企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企业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提高。
(四)将试点经验总结和典型宣传报道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推行厂务公开的广泛性。
各地在工作实践中普遍举行了经验交流和宣传报道活动,既抓好试点,实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又抓好舆论宣传,通过典型引路,形成推行厂务公开气候和氛围。在此基础上,全省总结推广了茂名石油化工公司、信宜市等一批企业和地方的先进经验,促进了我省厂务公开的广泛推行。截止去年底,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基本上建立厂务公开制度外,还有2536家集体企业、8487家事业单位以及179家非公有制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较好地推动了全省厂务公开工作的整体发展。
(五)将厂务公开的效果与职工群众认可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推行厂务公开的真实性。
我省坚持以职工群众作为厂务公开的“第一评价人”。这主要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在全省推行厂务公开制度的意见》(粤办发【1999】13号)颁发的“六条标准”,以及省厂务公开协调小组据此具体量化的《厂务公开工作检查考核细则》和《厂务公开工作检查考核操作办法》,其中规定,职工群众的满意率要达80%以上,这是衡量厂务公开取得成效与否的硬性指标。各地在当前开展的检查考核工作中,坚持通过“听、看、问、测、评”的办法,直接听取广大职工的真实意见,以职工群众的认可来保证厂务公开过程和结果真实可信。
(六)将实施分类指导和强化监督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推行厂务公开的持久性。
我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厂务公开的进展情况把全省企业分为五种类型,采取包括组织纪律的手段在内的多项措施,指导、帮助推行得好的企业继续深化提高;同时,督促落后的企业和地方迅速整改,跟上形势。如不少地方把厂务公开与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工作相挂钩,与企业评先选模工作相联系,与党风廉政责任制相结合等等,形成了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并存的局面,确保了厂务公开健康发展和持之以恒。
我省厂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较大的成效,但仍在一定的问题和难点。主要是尽管,厂务公开已是大势所趋并处于全面深入发展的阶段,但还有个别地方和企业认识尚未完全到位,进展迟缓或被动应付;有的企业尽管已建立厂务公开制度,但在内容、形式以及植序等方面不够完善,企业内部之间的部门协调也有脱节现象;有的亏损、困难:企业对以厂务公开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扭亏为盈的办法不多或力度不大;一些地方和企业只满足于过去取得的成绩,没有将厂务公开进一步引向深入;等等。对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特别是中央纪委、组织部、企业工委、国家经贸委、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做好2001年厂务公开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端正思想,提高认识,锐意进取,知难而上,通过不断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大力推动全省厂务公开工作上一个新的水平。概括地说,就是要大力抓好厂务公开工作的巩固、深化、拓展、创新工作。巩固,即进一步加强厂务公开的制度建设;深化,是努力提高厂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拓展,即不断扩大厂务公开的领域和范围;创新,就是努力探索和创新厂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使之取得更佳的实在效果。
(一)抓巩固,大力加强厂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建设。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完善厂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切实推进厂务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配合这一工作,要将厂务公开的检查考核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全国厂务公开调研检查工作和省试点企业厂务公开检查考核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听汇报、开座谈会、填写问卷、个别交谈、查阅资料等步骤和环节,严格执行有关考核标准,特别要将职工群众的意见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坚持“成熟一个,考核一个”,确保考核工作不走过场,推动企业夯实厂务公开基础。
(二)抓深化,不断提高厂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为推动全省厂务公开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厂务公开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方面是认识上的深化。通过深入的经验交流、典型宣传工作,更大范围地宣传厂务公开的意义和成效,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认识,推动厂务公开工作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中步入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是工作上的深化。首先,要把厂务公开纳人职代会制度建设中,充分发挥职代会作为厂务公开基本形式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厂务公开;其次,要注意研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推进厂务公开的形式和举措,认真总结厂务公开所形成的激励机制和内部监督机制,进一步将厂务公开融人现代企业管理之中;最后,要研究通过厂务公开促进亏损、困难企业扭亏增盈的途径和办法,挖掘和剖析现有先进典型事例,从而总结出经验性的东西,使厂务公开工作上升到更高理论水平,对企业的改革发展发挥更好的促进作用。
(三)抓拓展,努力扩大厂务公开的领域和范围。要将厂务公开延伸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在突出在重点工程、招投标工作、大宗物资采购工作进行公开的同时,还要努力推动厂务公开向企业的投资决策、财务管理、产品营销、人事管理、劳动安全卫生、质量成本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延伸,以实现企业全方位公开,推动厂务公开进…步落到实处。在厂务公开的范围方面,在完成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厂务公开之后,要大力抓好集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厂务公开工作,参照国有企业的形式和做法,坚定不移地推行厂务公开制度。也就是说,要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厂务公开的普及,带动事业单位、集体企业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推行。非公有制企业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属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内容,尽管其形式和内容等与公有制企业有所区别,也要积极探索和实践。
(四)抓创新,积极探索厂务公开工作的新做法和新形式。厂务公开的深入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过去我省创造了不少新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党委是第一负责人,行政是第一执行人,纪委、工会是第一监督人,职工是第一评价人的“四个第一”工作制度,以及网上公开、厂务公开恳谈会等,其中有的还受到全国厂务公开调研检查组较高的评价,今后仍要一如既往坚持在厂务公开实践中创造性地工作,以更适应我省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的新内容和新形式,为实施“十五”计划和促进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广东省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