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历程
——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历史简介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长期以来,中国工会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努力奋斗,发挥了重大作用。新颁布的《工会法》是全国职工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工运事业发展的重大成果。为结合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工会法》,现将我国工会和工人运动发展历程的材料向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一、工人阶级的形成和工会组织的产生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和蹂躏的历史。中国工人阶级就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主义者蜂拥来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最早的一批工人便产生于外国资本家在华建立的航运业和原材料加工业等新式企业里。19世纪60年代,清王朝内一部分买办化的封建官僚兴起“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以生产军用品为主的工厂,产生了另一批工人。70年代起,出现了商人和地主等私人投资开办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产生了一批工人。广东近代工业出现较早,1845年,英商柯拜在广州黄埔创建了柯拜船坞,从事船只修理,为外国资本在华建厂的开端。直到19世纪80年代,外商陆续在广州和香港建立船坞公司和其他公司、工厂,招收了一批批工人。19世纪70年代,华侨陈启沅在南海西樵山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为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工厂。此后几十年,广东成为中国近代缫丝中心,产生了大批缫丝女工和机器工人。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是中国近代工人产生最早地区之一。
到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前,全国有工厂200多个,工人总数约10万人。当时广东工人约10900人,占全国工业工人总数14,37%。19世纪20世纪初,以上说到的三种类型的企业,除洋务运动破产外,外资企业和中国民族工业继续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全国产业工人总数已达200多万人,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工人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本国资产阶级压迫剥削的斗争,其中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香港2万多市政搬运工人,为了抗议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全体罢工后回到广州。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大罢工。随着中国工人阶级人数的增长,工人的斗争也不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五四运动前发生的罢工斗争,有文字记载的共约240次。斗争形式和规模也由低级原始的逐渐发展到几个企业、甚至全行业的同盟罢工。工人组织有了某些发展,起初只有民间流传下来的秘密结社和帮口,辛亥革命后,有些地方搞过工会尝试,未能坚持下来。
五四运动中,上海有8万多工人举行了空前未有的政治大罢工,各地工人也参加爱国斗争,在广东,广州、粤东潮汕、海南、江门的工人参加了运动。江门北街亚细亚煤油公司的工人罢工推动了全市2万多人示威大游行。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正由于这样,迫使北京军阀政府答应了爱国学生的爱国要求,帮助运动迅速取得了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年7月,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二、工人运动的猛烈发展和艰苦斗争
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会组织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1921年8月,我党在上海建立了专门指导工人运动的合法机构一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设立了分部。总部、各地分部和党组织创办了一些工人刊物,同时通过办工人学校等方式,以铁路、矿山和城市工厂等产业工人为重点,领导各地工人建立工会和工人俱乐部,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各地工人群众迅速地觉悟和组织起来。不久就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罢工高潮。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是这次罢工高潮的起点,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和帝国主义交锋并取得了胜利的大规模斗争。这次罢工高潮中,全国共发生罢工100次以上,参加者约30多万人。1922年、1925年和1926年,中国工会第一、第二、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均在广州召开;在二次劳大上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三次劳大召开时拥有100多万工会会员。
20世纪20年代,中国工人运动猛烈发展,掀起了几次大的罢工浪潮。各地、产业建立了工会组织:广州工人代表会、上海总工会、武汉工团联合会、汉冶萍总工会、湖南工团联合会等都是拥有众多会员、具有很大影响的工会。大规模的罢工则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上海、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等,罢工人数均在几万、甚至10万人以上。1924年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大大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发展。1924.年7、8月间,广州沙面工人为抗议英法租界当局颁布限制华人出入租界的条例,举行大罢工取得了胜利。而更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同盟罢工出现在1925年大革命高潮中。
1925年5月,上海爆发了反抗帝国主义枪杀中国工人、学生的“五卅运动”,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帝大风暴,有1200万人参加,以省港大罢工为之最。于6月19日在广州、香港爆发的省港大罢工,参加的人数达25万人以上,罢工坚持了16个月,给予英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对促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支援北伐战争,推进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都作出重大贡献,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强大威力。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革命组织被迫转入地下,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20年代后期,工人们仍英勇地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开始了革命的武装对抗反革命武装的斗争。一直到1949年,中国工人运动便一直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分别称为苏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工人运动和白区、国统区工人运动等;抗日战争时期多了一种日寇占领的沦陷区。抗战时广大工人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抗战全面爆发后,参加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不断扩大,其中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有很大发展,工人们积极生产,武装自己;国统区有几百万职工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和平民主运动,在国统区建立了强大的反美反蒋第二条战线。广大工人勇敢战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迎接全中国解放。
三、建国以后工人运动简况
建国后,随着国家性质和中国工人阶级地位的根本改变,我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工人阶级的根本任务。建国初期,把全国工人组织起来,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斗争。这个时期,工人们踊跃参加了抗美援朝、支援农村土改、镇压反革命、民主改革、“三反”、“五反”等运动;工人阶级以忘我精神、冲天干劲投人生产建设,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全面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为国家作出很大贡献,同时涌现了一大批劳动模范。1957年到“文革”前10年,工运遭到过一些挫折,生产建设上仍有很大成就。但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开始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后,我国阶级状况发生变化,人民内部矛盾开始突出起来,党和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处理好,党犯了“左”倾错误,并严重泛滥。60年代中央调整政策和纠正“左”倾错误,情况好转,但工会作用的发挥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文化大革命”10年内乱,我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和灾难,全国总工会停止了作为全国工会领导机关的一切活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活动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抵制和斗争,坚持了生产建设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工会的工作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发展,逐步走上正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工会带领广大职工群众站在时代前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党在各个时期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取得辉煌成果,工会工作开创了新局面,走出了新路子。至今,中国工会已召开过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广东省总工会于1953年成立至今,已召开过十次全省工会代表大会。
历史证明,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先进的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中国工人阶级有着自己的优良传统。现在我国有2.7亿多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职工,其中有1亿多的工会会员。走进新世纪,工会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新的机遇和挑战,工会必将进一步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的贯彻落实,必将不断加大突出和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努力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工人阶级面临新时期新的建设任务,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人阶级如何继续保持其自身先进性,这里引用首钢一位党委副书记的话:“中国工人阶级要与时俱进,要在岗位多样性、流动性的情况下保持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在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具有知识性的情况下保持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在自身拥有资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保持阶级的先进性。”这是由工人阶级地位所决定的。这样,它的作用便体现为: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做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积极参加企业改革实践、树立大局意识,跟上时代步伐;做“四有新人”,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作用;当家作主,发挥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即按照始终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我国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