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师德教育
梅州市地处经济欠发达的粤东北客家山区。现在有普通中学278间、小学2290间,在校中小学生共计309399人,全市中小学教职工56071人。此外,还有几十间中专和高等院校,因而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
经过建国五十周年努力,尤其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市教育有了巨大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职工的努力。但是应该看到,要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要使我市教育工作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尚需下很大决心。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广大教师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首先搞好师德建设,使我市能面向二十一世纪而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文就加强我市跨世纪的师德教育工作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师德教育的深远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安危、民族兴衰息息相关。广大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这一批接班人的素质,特别是政治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要培养千百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建设一支更高素质、更高师德的教师队伍。
教师肩负的重大历史职责和使命,决定了教师必须是具有高尚的师德。
在绵延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史中,教师是人类科学文化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是“创造未来人”的“特殊雕塑家”;他肩负着传播文化、传播知识,培育人才的重大使命。教师的言行直接给学生示范和表率作用。教师这一劳动性质,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是道德高尚、修养良好的模范人物,所谓:“师者,人之范也。”而教师肩负的重大使命更决定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师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这样深刻地说:“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要他们来教育这些按年龄上最容易受影响的人,托付教师来培养、教育和造就这代青年人,也就是说把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未来完全嘱托给他们,这是加在教师身上的一种重托。”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要使我国的教育工作能在这一场竞争中始终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就要求建立一支素质更高、师德更好的能够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教师队伍。这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要求。要回应这一挑战,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素质,扮演更为复杂多样的职业角色,而不应还是单纯的“教师匠”,才能在下一个世纪重建教师的权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但是学生求知识、求学问的良师,也应该是学生生活和思想就业的向导;是精神上心理上为学生排忧解难的心理医生,又是学生家长和全社会可以信赖、德高望重的老师。可见,二十一世纪,社会对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期望值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高,尤其对“育人”的要求——即师德——有更多更高的要求。
国务院已经颁发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是教育战线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措施,是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坚定执行中央这一计划,才能把我市师德教育工作推向新高峰。
二、吸收传统师德教育精华,强化现代化师德意识
德为师之本。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建国五十年来,对我国的师德传统,譬如,强调“正人先正已”,强调教师职责“传道、解惑、授业、宣传、敬业、乐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等,都对师德建设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今后,我们仍然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师德教育中的精华,充实和加强新时期的德育建设。
但是,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的社会,由于经济的融合,通讯的发达,全球的相互依赖和全球化,将是21世纪的鲜明特征。教育在未来社会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的序言中指出:到那时,教育必须根据每个人的传统和信仰,在充分尊重多元化情况下,促进每个人将思想和精神境界提高到普遍行为模范式和在某种程度上超越自我的高度。
因此,师德教育光依靠传统的师德内容显然很不够,必须贯注时代精神,以符合新世纪要求为此,我认为,跨世纪的师德教育,必须确立“五个意识”,塑造“三个形象”。
这“五个意识”是:
1、素质教育意识
今年六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决定的颁布,将对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对科教兴国的落实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市教育事业是取得很大成绩的。但不容回避的是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等仍存在不少问题,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尤其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升学竞争不断加剧,使青少年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这几年,针对我市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单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一些学校进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也应看到,有些学校,有些教师仍然死抱应试教育的旧观念,把学生培养成“书呆子”。这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应迅速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只有抛弃了以往应试教育观,才能真正树立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我市各级工会组织应很好组织教师学习中央这一决定,把转变观念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抓好,北我们共同努力,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改革、创新意识。
勇于改革、创新、体现了教师道德规范的进取性原则,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不断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当今世界已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录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造就一批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面向21世纪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师德教育中要强化改革创新的意识,才能在进入新的世纪时较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3、全球一家的意识
即将步入21世纪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政治多极化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相互推进,交相呼应,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更激烈复杂。因此,面向21世纪,师德教育的内容,要增加全球一家的意识,即要有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的全球一家盼世界意识。各国人民正逐渐成为世界公民,但必须同时不失根本地积极参与其国家和基层社区的生活。民族、文化、空间的差异在日渐缩小,有许多重大问题如环境、资源、人口、卫生问题等等,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恐怖主义、毒品走私、刑事犯、和平与发展等问题的解决则需全球合作。因此,新世纪教师担负着培养具有世界意识的新型人才的责任。教师要利用讲坛和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弘扬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优化育人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这也就使学校成为一部能够在无形中影响人、陶冶人的巨大精神力量。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终生难忘的教益。
4、教书育人意识
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师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教师完成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职责,通过教书活动去完成育人的使命,使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书是教师育人的基本途径,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师特别要注意坚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具体地说,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的严重弊端之一,就是只侧重抓重点、抓少数而放弃多数,这种倾向必须纠正;二是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单纯应付考试,必然导致片面发展,特别是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三是坚持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宗旨。
作为一名合格的跨世纪的教师,要大力加强育人意识,要把政治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指导、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学习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要使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德育工作能够寓于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可以这样说,没有强烈的教书育人意识,就很难成为21世纪合格的人民教师。
5、爱岗、敬业意识
教师必须树立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职业品德。爱岗敬业就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在任何环境下,尽心尽力培育人才。具体说来,爱岗、敬业有三个要求:一是要树立教育事业心,一切为事业、决不为私、不急功近利。二是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育人,其核心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素质教育。三是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事教师的职业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从教学角度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都要十分严肃认真,不可敷衍了事,更不能随意迟到、早退、中途离开教室,还带着BP机、手机,上课乱响;决不能随意发牢骚、说怪话,更不能传播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封建迷信思想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
塑造三个形象,这三个形象是:
1、德行形象——具备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
“无德无以为师”。德行形象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标志。首先,教师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要乐于奉献、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再者,要正已自律,做到以身作则,时时处处表现出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每位教师都要自觉主动摒弃那些影响自己德行形象的不良行为,自觉加强师德修养,通过自己高尚的德行形象得到学生、家长的尊敬和爱戴。
2、学识形象——具备学高为师的业务能力。
“师不高,弟子拙”。学识形象是作为一个合格教师的重要形象。首先,这一形象体现在学识的广博上: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一专多能;其次,这一形象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思路清晰有条理、语言生动风趣、版书美观工整;再次,这一形象还表现在教师的科研能力上,能讲能写,对学科有总结、研讨的能力,并出成果。
3、仪表形象——具备以身主仪的审美情操。
“有诸内必形诸外”。仪表形象是跨世纪教师应该重视的一项师德表现。仪表体现一个人的个性、爱好和情趣。教师仪表在学生中有示范作用,教师的本身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教师站在讲台上,从头到脚都是活教材,教师要认识仪表形象重要作用的同时,又要自觉地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努力做到举止风度谦恭有礼、稳重端庄,在服饰打扮上清新高雅、整洁得体、入时人格。
三、构建二十一世纪师德教育新体系尚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1、需建立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师德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立足点和出发点问题,也是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精髓的具体体现,因此,要如何突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教育的特点,尚需进一步研究与规范。这里我个人提出两个看法:
一是要大力倡导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要求,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奠定基础的高标准的师德准则。
二是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出发,要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且能普遍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师德规范。
2、要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教育的重点。
我认为,21世纪师德教育的重点,应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信念基础上,确认市场经济活动中适当求利,勤奋致富、公平竞争的合理性,即是说,要明确教师在知识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创造与合理获得的统一,参与公平竞争与合理获得的统一,可以作为教师在知识经济活动中的基本道德要求。
3、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加强师资建设。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师资建设的力度,采取得力措施,解决好下列几个问题:①教学人员的充实;②政治上爱护;要求教师要“三讲”;要拓宽信息源,要重视从教师中发展党员、从教学骨干中培养和提拔领导干部;③业务上培养。要真心真意地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④进修上鼓励。重视选送教师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和学业水平;⑤职称上重视。只要教师符合条件,都积极优先推荐和晋级;⑥科研上激励。凡在市、省、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或学术会上交流的论文,要给予奖励;⑦经费上支持。让教师在开展研究实验中不被经费困难所阻碍。
面向21世纪,做好跨世纪的师德教育工作是社会和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每一位教师的理想。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和《决定》,勇:于担当重任,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作者单位:梅州市教育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