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会干部架构是固本强基的当务之急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泽东同志的这句至理名言,时常为我们所引用。在实践中,我们也的确感受到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问题在于,大家所讲的工会干部,多是指包括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在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专兼职工会干部,一说要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无非就是两条:一是要求增加编制,配备更多的专职工作人员,并落实待遇;二是要加强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至于现有的工会干部架构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提高工会工作的绩效,使之更好地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则鲜有人论及。笔者认为,加强新世纪新阶段的工会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应该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创新工会干部架构,努力建设一支由专职工会干部、编外聘用人员、工会志愿工作者三个层面组成的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
一、现有工会干部架构的主要弊端
根据专家的定义,“工会干部是指从事工会工作的干部,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从事工会工作的一切干部,包括在工会各级领导机关从事工人运动和工会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工会所属的新闻、宣传、出版、教育、科研等事业单位从事工会宣传教育、新闻出版及工运研究的工作人员以及在基层组织中从事工会工作的人员。而狭义则是指各级工会组织中专职从事工工作的干部。”(吴亚平主编:《工会组织建设概论》第112页,中国工人出版社Z001年版)本文所讲的工会干部,是广义的工会干部,即所有从事工会工作的人员。
我国现有的工会干部,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各级工会领导机关的工会干部,另一部分是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的专兼职工会于部。他们构成了我国工会干部队伍的主体,为我国工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工会干部队伍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难以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的新要求。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工会干部架构方而的弊端。
第一,工会干部结构单一,增加编制的空间有限。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现有的工会干部都是“吃皇粮”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干部靠的是财政,企业工会干部靠的是行政。随着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工会领导机关的编制在缩减,增加编制的可能性不大,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的专职工会干部锐减,兼职化的倾向日益普遍。尽管《工会法》第13条规定,“职工二百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可以设专职工会主席。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人数由工会与企业、事业单位协商确定”,但落实起来难度很大,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绝大多数都做不到,这一判断应为不争的事实。
第二,工会干部“单位化”和“部门化”,依法维权的空间有限。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工会干部都是“单位人”甚至“部门人”(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多半是挂靠在党群部、办公室、人事处等部门),其基本的经济利益都与企业、事业单位特别是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密切相关,“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工会干部的腰杆始终硬不起来,要想衣食无忧,就不得不考虑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其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空间就不能不受到极大的限制。
第三,工会干部体制内循环,提高素质的空间有限。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会组织自成体系,运用相对封闭。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与党政机关其他工作部门正常交流的少,安置性的多,“人到地头死”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出口不畅,运作僵化,工会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等问题就成为必然,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想提高也难。
工会干部的现有架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与当时工会工作主要依赖国有企业来运作的实际是基本上相适应的。但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份的多元化,特别是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退出,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会工作必须改变以国有企业为主的状况,在继续做好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同时,把工会组建的重点、维权工作的重点、职工教育的重点都放在非公有制企业上,下大力气抓好工会基层组织的固本强基,这是工会工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扩大党的基层工作覆盖面的具体体现。因此,工会干部架构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抓组织建设固本强基的需求。
二、创新工会干部架构的基本设想
固本强基涉及到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创新工会干部架构,努力建设一支由专职工会干部、编外聘用人员、工会志愿工作者三个层而组成的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可谓是当务之急。
1、优化专职工会干部队伍
这里所讲的专职工会干部,主要是指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工作人员。由于受定编定岗和降低管理成本的限制,专职工会干部的数量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增加,关键是要在提高个体质量和整体素质上下功夫,优化专职工会干部队伍。
优化专职工会干部队伍,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严把入门,尽量减少安置型干部到工会工作,将有限的编制主要用于面向社会和应届大学生公开选拔,力争在5—10年内基本实现工会干部的“换血”;二是竞争上岗,各级工会领导机关要全面引人竞争机制,实行双向选择,兵选将,将选兵,真正把那政治坚定、思想解放、群众观念强、敢为职工说话办事的优秀干部,选配和充实到工会领导岗位;三是疏通出口,经实践证明和组织考核,对那些不适宜在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再培训,培训之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要及时消退或调整工作岗位;四是加强交流,要争取党委的重视支持,积极与组织人事部门沟通协调,把工会干部的培养、交流、使用和管理纳入党政干部管理序列,加大工会干部与党政其它岗位交流的力度,使专职工会干部队伍成为一池活水。
2、推行编外工会工作人员聘用制
经过三年大规模的组建,工会组织和会员数突飞猛进,工作任务繁重与人手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以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为例,该镇经济发达,企业和职工人数众多,截止到2003年6月,已建立基层工会795家,发展会员10.7万人,但镇总工会只有2名专职干部,这还是当地党委重视的结果。在深圳的其它镇和街道工会,工会主席当光杆司令的不在少数。事总是要人去干的,在增加专职工会干部编制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各级工会应在编制之外想办法,积极推行工会工作人员聘用制,即根据工作需要,面向社会聘用编制之外的工作人员,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编外聘用人员主要由镇(街道)工会聘用,配合专职工会干部开展各项工作。在经济发达、职工人数众多的村(社区)也可采用这个办法,但应由镇(街道)工会统一管理,以确保聘用人员专门从事工会工作。聘用编外工会工作人员,要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形式,选聘对象须有一定的工作阅历和经验,责任意识强,乐于奉献。聘用人员没有终身制,完全依据个人的表现确定去留。聘请编外工会工作人员的费用,可多渠道筹措,如争取党政支持一点,上级工会补助一点,本级工会经费支出一点等。
3、倡导工会志愿工作者行动
从基层的实际出发,特别足在那些规模小,职工人数少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席并不需要脱产去专门从事工会工作。即使是规模较大、职工人数较多的企业,专职工会干部也屈指可数,主席、委员绝大多数是兼职的。一味要求企业按照《工会法》的有关规定配备专职工会干部,虽然于法有据,但在我国目前的法治环境下并不现实,工作难度大,不如另辟溪径,积极倡导工会志愿者行动。
倡导工会志愿者行动,主要是在企业、事业单位和村、社区、工业区、开发区、行业工会这一层面进行,以解决基层工会委员会兼职化以后,工会的具体工作有人做的问题。如在外商、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席、委员一般都是兼职的,工会的日常工作,如会籍管理、困难职工的排查建档、文体活动的组织、职工娱乐场所的管理等,即可由会员职工自愿报名参虮协助工会委员会具体负责某一项工作,工会则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
三、新型工会干部架构的运作模式
创新工会干部架构,并不是改变一下名称,图个时髦,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在保持和发扬工会优良传统的同时,建立一种新型的工会运作模式。
由于传统的工会干部架构单一,使得工会自上而下的运作没有层次感,上至全国、省一级总工会,下至基层工会,大家都在做同一类甚至同一件事情,普遍热衷于今天办培训班,明天搞文体活动,行为的趋利性、短期性较为明显,工会被嘲弄为“唱歌跳舞,打球照相”之类,并不冤枉,至今也未必有大的改善。因此,只有创新工会干部架构,建立新型的工会运作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传统工会的弊端,重塑工会的社会形象。
笔者认为,建立新型的工会运作模式,首先要分清楚各级工会的职责。在工会组织体系中,全国、省、市一级总工会是主要的领导机关,其职责是宏观指导、源头参与,要大手笔地出思路,大力度地出政策,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县(区)、镇(街道)一级工会是地方的执行机关,其职责是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工作,工作的着力点应在建立机制、协调关系上;村、社区、工业区、开发区工会和行业工会是基层工会,其职责是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职工排忧解难。
分清职责以后,处在不同层面的工会干部,就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市级以上的工会专职干部,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县(区)、镇(街道)一级的工会专职干部,应该从纷繁复杂的职工利益矛盾和工会工作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注重抓维权机制建设,协调工会与各方面的关系,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同时,要指导村、社区、工业区、开发区和行业工会的聘用制工作人员,积极探索和实践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工会代表职工的运作方式。
三个层面的工会干部架构的运行,与现存工会干部单一结构的最大区别,就是增加了聘用制工会工作人员这一层级的运作。由于聘用制工会工作人员不占单位编制,可根据工作量的大小适时聘用,工会人手严重不足的现象得以舒缓;聘用制工会工作人员不与企业发生经济关系,可充分发挥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在社会上打造工会的良好形象;聘用制工会工作人员的存在和优胜劣汰,也能激活工会专职干部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从而使工会干部管理步人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聘用制工会工作人员是新型工会干部架构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既适应基层工会的现实,也符合国际惯例,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创新工会干部架构,为固本强基提供人才支持,是其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值得每一个工会工作者发问思维,努力实践。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不吝指教。
(作者单位:深圳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