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展“巾帼育人创新业”活动 努力做好新时期的女教职工工作
1998年,我省第二届女教职工委员会成立以来,我们在总结前届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女教职工中深入开展“巾帼育人创新业”活动,以这一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各级女教职工委员会的教育、维护职能,有力地促进了女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注重优化成才环境,使活动扎实有效
在新的历史时期,女教职工如何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新的业绩,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开展“巾帼育人创新业”的活动中,我们始终围绕提高女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突出岗位成才,岗位建功,增强她们的竞争意识和岗位竞争能力,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三种类型的群众性活动:一是旨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教育活动。如“邓小平教育理论研讨会”;“21世纪女教师形象设计大赛”;“树高尚师德、展巾帼风采”演讲比赛;“女教师言行素养大家谈”;“半边天的骄傲”图片展览;“我心目中的师表”征文等。二是旨在提高业务能力和再学习活动。如联合业务部门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开展“巾帼教学示范竞赛”;召开“女教师教学、科研经验交流会”;评选“十佳青年女教师”;开展“巾帼育人”论文评比和成果展览等。三是旨在增强身心健康的文体、科普活动。如广州地区高校女教师“庆三八、迎九运、助申奥”登山活动;“新千年、新女性、新风采”集体舞比赛;知识女性时装表演;“三八”、“五一”、“七一”等各种节日文艺、7厂演;摄影绘画、插花等各种技艺比赛;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心理咨询、义诊服务等。
女教职工素质的提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创业的环境密切相关,同时由于女性生理的特殊性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教职工较于男教职工在工作、学习、创业诸方面都困难更大、阻力更多。为此,我们在开展“巾帼育人创新业”活动中,注重把优化女教职工成才环境与提高女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结合起来,为女教职工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是促进知识女性高层参政。我们主动与省高校工委、省高教厅联合召开广东高教女专家、女干部座谈会,对如何加强高校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与使用问题进行探讨,促使有关部门加快调整高校女干部的比例和结构。去年,全省高校已有32名女性进入校级领导,高校女性校级领导干部的比例由1999年7%上升到10.5%。此外,还有一批优秀中青年女教授被选任为厅局级领导干部。二是切实保障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我们积极探索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机制,加强对妇女法律法规的执法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侵犯女教职工权益的现象。例如,依法促进住房分配男女平等,使延续多年的以男方为主的分房政策改变为以职务、职称为基础的分房、购房政策;纠正了部分乡镇克扣女教师产假或产假期间福利、待遇的违法行为;在全省基本落实了女教职工定期体检和女教师产假正值寒暑假期间,其寒暑假顺延制度。三是积极为女教职工办实事。如大力开展“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工作。目前,全省有4万多名女教职工购买了“女职工安康险”,已为30人办理了保险赔付金48万元;举办高校“单身教工联谊中心”,为大龄单身女教职工当红娘;此外,在帮助教职工子女解决入学困难,为离婚女教职工依法争得家庭财产等方而做了大量工作。四是大力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帮助女教职工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省女教职工的成才环境得到明显的优化,极大地调动了女教职工成才创业的积极性。
二、注重开拓创新,使活动常搞常新
在深入开展“巾帼育人创新业”活动中,我们注意继承和完善过去那些深受女教职工欢迎又扎实有效的活动和做法。例如富有教育意义的重大节日的传统性活动;富有知识性的社会上十分流行的知识竞赛;富有挑战性的教学评比;富有娱乐性的各种文化体育竞技等。
与此同时,我们在开展活动中还注重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的需求,不断开拓创新,力求做到“活动年年搞,面貌岁岁新。”一是活动内容与时俱进。对“巾帼育人创新业”活动,我们在不同时期赋予其不同的主题。例如2000年为“新世纪、新挑战、新面貌”;2001年为“健康、进步、发展”;去年和今年则是“强素质、树形象、促发展”。各单位根据活动的主题,结合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和女教职工的实际,不断创新具体内容。二是借船借力,将活动融于社会。例如,组织女教职工参与全省性的“迎九运、助申奥”全民健身活动;参与各地举办的知识竞赛,文明家庭评比;与摄影公司合作开展“我爱我家”家庭艺术摄影活动,免费为女教授、女博士、女先进人物家庭拍摄艺术照;与医药、美容公司联合举办健身美容班、保健讲座等,既解决了女教职工委员会人手少,资金不足,活动辐射面小的问题,又增加了活动的新鲜感,扩大了视野,学到了其他行业的好经验。同时也为企业树立品牌,实现了双赢。三是鼓励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例如汕头大学针对学校范围大,基层单位多,人员分散,相互交流少的特点、充分利用高校女教职工知识层次高、人均电脑拥有率高的优势,依托校园信息网络,率先创建《汕大女教职工网》,探索出女教职工工作的新领域。她们在网上开辟了《女工工作信息》、《妇女维权》、《巾帼风采》、《女教职工论坛》等九个栏目,进行互动交流,深受广大女教职工的喜爱,汕头电视台新闻中心等多家媒体纷纷采访,制作专题报道她们的工作创新情况。近年,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校,也在校园网络中开辟了《女工工作园地》,有力地推动了女工工作和“巾帼育人创新业”活动的开展。本月底我们将在汕头大学召开运用网络手段开展女教职工工作的经验交流研讨会。广州市女教职工委员会去年用“摸拟法庭”的形式组织女教职工干部学习、研究新《婚姻法》,也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四是把女教职工工作延伸到男性领域。我们认为,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并不意味着对男性的排斥与剥夺,女性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女性自身的需要,也是男性人格健全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育工会主席培训班上设立妇女理论课程;邀请男教职工参与“纪念三八妇女节”系列活动;吸收男博士加入《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与男教职工共同座谈研讨“两性发展”问题等,逐步形成男女携手合作,推进两性个性全面发展的局面。
三、注重调查研究与理论探讨,使活动不断深化
为了使“巾帼育人创新业”活动更贴近实际,促进活动的不断深化,我们在强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女工工作理论的探讨,为开展活动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指导。
1、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近几年来,我们先后进行了《广东省高校女教职工权益保障中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广东省普通高校职业女性参与高校改革状况分析》、《女教师的培养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女教职:[健康状况调查》等多项专题调查研究,对促进工作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有的调查报告如“高校女性参政情况”、“女教职工健康状况”等还引起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广东省高校女教职工权益保障中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广东省普通高校职业女性参与高教改革状况分析》等三篇女性问题的调查
报告分别获得全国教育工会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
深入调查研究,有效地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去年,我们在全省19所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中,发现近70%的女教职工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且在重度亚健康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我们敏感地认识到,当前,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改善以后,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女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于是我们调整了工作思路,把关心女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女教职工队伍健康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列入“巾帼育人创新业”活动内容。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女教职工的健康素质。一是从维权的高度促进完善和落实各项保健制度。例如工作休假,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广州市女教职工委员会还运用调研成果积极争取市财政拨出专款,为女教职工增加体检项目。二是大力普及现代保健知识。举办保健讲座,编写“教师健康指导书”,组织健康夏令营,为山区女教师义诊等。三是在基层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四是加快推进“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全而实施。这些工作广泛受到女教职工的欢迎,增强了女教职工委员会的凝聚力。
2、总结交流经验、探索工作规律。我们要求各级女教职委每年都对所做工作进行全面或专题总结,鼓励女工干部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大胆探索女工工作规律。省女教职委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或工作研讨会,并将会议材料印发各单位。去年10月份,我们召开的“全省女教职工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收到了来自各单位的40多份书面材料,内容涉及女工工作的各个方面,既有对现实工作的经验总结,又有对未来工作的理论思考,对指导今后的女教职工工作开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3、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理论研究组织.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探讨。近年,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一些女工工作比较活跃的单位都成立了妇女工作理论研究组织,其中,华南师范大学成立的“妇女研究中心”和“妇女权益法律咨询中心”,是由一批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研究队伍,列“社会发展与妇女政治参与”、“女性与经济发展”、“女性权益与法律”等社会发展中的妇女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写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在校内外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该校已将研究成果纳入教学内容,正式开出《女性学概论》学科课程,并作为全校的公选课。我们还向女工工作干部推荐学习研究两本《女性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女教职工工作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女教职工工作和“巾帼育人创新业”活动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