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基层工会固本强基 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全省基层工会固本强基经验交流会开了一天半,今天上午就要结束了。会议安排很紧凑,现场看了三个地方,镇、村、社区工会各有侧重,内容充实,经验丰富。典型经验以及现场交流的材料有较强针对性和引导作用,希望大家回去后,认真组织学习,进一步领会会议的主要精神。下面,结合这次会议的主题,我谈三点意见:
一、要深刻认识固本强基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紧迫性
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推动各项改革、各项]二作的发展。这是广东改革开放多年来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同样也是广东工会争当全国排头兵的最重要的思想财富之一。要在全省范围内掀起固本强基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高潮,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刻认识这——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紧迫性。
今年11月4日,在省委常委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明确指出:“广东工会要加快组织发展,凡有工人的地方,一定要建立工会;凡有工人的地方,工会干部就要进去。”要“突出组织发展,占领阵地,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这一指示不但为工会基层组织建发指明了方向,而且一针见血地、深刻地指明了基层工会组织建没的重大政治意义——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党是通过许多渠道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带领他们不断前进的。在企事业单位,通过工会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实际上就是把广大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就是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就是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地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不仅关系到工会组织的健全、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和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更关系到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这也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这样一个重大而严肃的政治问题,各级工会领导和工会组织必须要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企事业单位连工会组织都没有,或者建立起来之后不能发挥作用,就谈不上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谈不上工会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作用!实践证明,企业没有工会组织或工会组织发挥不了作用,就无法形成健全有效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一旦发生劳动关系矛盾,开始可能并不严重,但就是因为没有工会组织发挥作用,没有协调机制,矛盾难于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后可能造成群体性事件发生。这样的情况,不仅不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且会给国内外敌对势力分化我省工人阶级以可乘之机。国内外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群众,工会就是他们妄图打开的一个缺口。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工会组织建设是工会工作的永恒的主题。这样说一点都不绝对!尤其是在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经济必须持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大,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会越来越多,职工人数会越来越多,在一个企业或单位里职工进进出出的现象也会越来越明显,所有这些,决定了工会组织建设的动态性、长期性、艰苦性。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着眼于夯实工会组织的基础,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要切实做到“四个常抓不懈”:一是不论哪一类型的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都要常抓不懈;二是不论工会领导人怎样调整变动,都要常抓不懈;三是不论工会重点工作如何转换,都要常抓不懈;四是不论工会组织建设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常抓不懈。当前,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的工作作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各级工会必须树立长期性、经常性、艰苦性观念,要通过建立健全组建工作长效机制,形成“职工自觉建会,企业支持建会。上级工会帮助建会,党政和社会各方面依法推进建会”的良好局面。各级工会都要摒弃任务观点,克服畏难情绪,解决可以松一口气的思想,把基层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当作永恒的任务,坚持做到“有一家纳税企业,建一个工会组织;有一份劳动合同,发展一名工会会员”。这是建立健全长效组建工作机制的集中体现。就这一工作的长期性我再说一个观点,就是这一工作是我们工会当主角的,是我们主抓的,别人和别的组织不会替代我们去做。因此,必须全力以赴,争创一流!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省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尤其是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基层工会组织覆盖企事业单位接近30万家,会员超过1000万,在全国均位居前列。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的任务还很重,离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团结到工会中来的要求还有差距。一是我省的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还不很高,组建率在70%左右,人会率则不超过60%;二是新增企业多。到今年10月,全省私营企业达到了30.2万家,与去年底相比,增加了近5万家。此外,全省今年1—10月还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数千家。所以,对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的工作仍然要有紧迫感。同时,工会基层组织快速发展与其工作基础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会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与职工群众的期望差距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传统的工会工作领域萎缩,但其他领域亟需拓宽、占领的情况十分紧迫,等等。这些情况表明,固本强基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尤其是建立健全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的长效机制,发挥基层工会应有作用,是我省工会工作面临的紧迫课题。我们只有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使其充满活力,才能使之承载起工会的各项工作,落实工会的各项任务,体现工会的应有作用。
二、以“建家”为载体,坚持继承、创新、前进,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在工会基层组织中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是全面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推进工会重点工作在基层组织落实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必须毫不动摇地抓下去。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总工会关于深人开展固本强基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意见》,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固本强基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重要性,努力把建家活动推向一个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二要坚持以履行维护基本职责为丰线,把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保障职工的政治权利和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开展建家活动的基本内容,努力形成以突出维护基本职责、以不断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为中心、以促进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发章稳定为目标的建家工作新局面。
三要强化劳动关系机制建设,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以职代会、厂务公开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省的三方协商机制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要坚定不移地把这一机制向镇、村、街道工会延伸,使之与职代会、集体合同成为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三个主要机制。
四要针对工会基层组织的多样化,分别提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开展建家活动的要求,不断创新建家活动的内容和考核标准,改进评选管理办法,努力转变一些基层工会传统的建家工作存在的重“硬件”轻“软件”、重形式轻内容、重活动轻维权等做法。大中型企业要把建家的重心放在“小家”的建设上,进一步夯实建家的基础。非公有制企业要积极开展以“双爱双评”为主要内容的建家活动,建家的内容要放在维护职工的人身权利,维护职工的劳动、工资、保险等基本权利上来,解决好职工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真心实意,真抓实干为职工办几件实事。要以创新的视角,加强镇、村、街道(社区)、工业园区工会开展创建活动的领导,努力建设更多的模范镇、村、街道(社区)、工业园区工会,推动建家活动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五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要注意“建家”活动的时代性,要注入新内容,创造新形式,使“建家”活动更贴近职工群众,更贴近企业,更贴近实际,不断发展,成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品牌,成为工会形象的亮点。
三、工会领导机关要切实提高指导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工会领导机关加强对基层工会组织建没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其指导和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是全面实施固本强基,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
第一,要形成合力,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工会基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的工作,省、市工会领导机关各个部门都要结合开展业务工作,积极参与和指导基层工作,不能把这项综合性的工作看作只是某个部门的事。必须明确,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会的各项工作都有要通过基层工会来落实,工会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基层工会的活动来体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机关是为基层存在的,为基层服务是机关的职责和本分。
第二,要改变作风,加强分类指导。工会领导机关改进作风很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到抓基层的各项工作中去,要正确把握基层建设和开展各项工作的关系,深入基层、研究基层、指导基层、服务基层,真正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把基层满意不满意、职工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机关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加强对工会基层工作的分类指导。工会基层组织类型很多,情况千差万别,工作基础也不一样,对基层工会的要求也必须有所区别。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的基层在不同时期面临的不同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把功夫下在搞好调查研究上,加强源头参与,为基层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论、政策和信息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只有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做好了,基层工会这个基础环节的工作活跃了,作用发挥了,就会使整个工会工作充满生机,推动工会工作全面发展。
第三,要抓好典型,加强对工作规律的认识。要在总结33个试点单位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工会工作的基本规律,通过对基本规律的认识,从整体上提高全省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水平乃至全省工会工作的水平。各地都要通过以点带面方法,依靠典型示范引导,探索一条全面提高工会基层组织工作水平的新路子,推动广东工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同志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实施固本强基,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是努力推动广东工会成为全国工会排头兵的重要举措。各级工会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