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一、几个问题

经济问题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最基本诱因。不容置疑,我市改革开放取得了瞩目成就,人们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生活得到很大改善。随著改革深化,在具体利益的调整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部分人受到影响,生活水平降低或出现困难。尽管这是前进中暂时的问题,如果失之预见或举措不当,都会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木次调查所归纳的,仅是涉及职工最基本的问题:就业、工资和生活保障。

1.停产、半停产或关闭企业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受影响。最近,市总工会诮查了2705家企业,调查表明,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有306家,占被调查总数的11.3%,受影响的职工人数9930人,占被调查企业职工人数476968入的2%,其中放假待工人数为4929人。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期间,职工只领取生活费。其生活费水平在250元至350元之间,最低生活费为63元,其中区属企业发放生活费多在63元至250元之间。这个水平远远低于广州市去年职工人均工资水平,还不到50%。据我们估计,由于受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广州城区建设等多种因素影响,停产半停产企业数噩和受影响的职工入数都会增加,应引起各级政府重视和关注。

2.拖欠工资导致工入上访、停工罢工人数增加,规模扩大。

工资是工人维持生活的经济来源,对于大多数职工来说是唯一的经济来源。拖欠工资无疑会造成职工一时生活困难,又由于拖欠工资的单位都有实际困难或者有其他复杂的客观原因,使问题和矛盾难以解决,最容易引起职工过激情绪和行动。据市总工会统计,2705家企业中发不出工资或拖欠工资的有22家,受影响职工共3721人,其中拖欠1至3个月工资的有14个单位,拖欠3个月以上的有8个单位,拖欠工资金额达295万元。拖欠工人工资巳经激起多起集体上访、停工、罢工事件。其中,海珠区某商城100多名职工不满被经常拖欠工资决定罢工。白云区某制衣有限公司因拖欠员工工资3个月,激起110名员工罢工两天,并酝酿上街游行。国丰商场事件虽告平息,但轰动一时,引起各方关注。

3.就业形势严峻,容易引发其他矛盾。

据劳动部门估计,广州市每年失业人数约14万,富余人员约10万。据预测,今年劳动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一是今明两年是广州市国有企业转机建制关键年头,企业要转变经营方针,追求经济效益,计算经营成本,必然要解决历史形成的冗员包袱;二是去年全市约有7万职工与企业签它了一年期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会有一部分流向社会;三是调整经济布局与城市功能的需要,一部分企业易地改造或关、停、并、转、租、出让,都会有一部分职工失业或成为富余人员。要验证这个预测的时间大概是在今年下半年,如果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还未出现,如果广州市没有相应的积极的对策,广州市稳定的局面将会受到考验。因为各国政府基本认同失业人口不能超过就业人口3%,如果超过则容易引致社会不稳定。目前广州失业人口占全市就业人口2,64%,按这个统计口径,只要再增加1万失业人数便会把广州市推到3%警戒线上下。以上分析的三种原因相信有这种推波助澜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政府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采取了许多措施妥善解决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启动了再就业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职工的再就业和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问题,但压力仍然相当大,表现在五个方面:

(1)领取失业救济的人数逐年增加。1993年至1995年,领取失业救济人数分别为7000人;10000人;24000人;今年一季度新登记近10000人,据市劳动服务公司估计,今年全年可能突破40000人。

(2)失业救济期延长。1993年失业人员领取失业救济金入均为2一3个月,去年人均为5一6个月。

(3)失业人员结构发生变化。1993年失业救济人员中固定工占10%,到去年失业人员中固定工比例增加,其中荔湾区的比例高达5'0%。

(4)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再就业比较困难。1995年登记的失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5周岁,其中30岁以上的占45%,从性别分,女职工占63%;从技能分,文化程度低没有技能的占70%。

(5)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上降。1994年失业人员再就业率可达68-70%;去年上降至54%。

以上分析表明,新旧问题和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广州就业形势显得更加严峻。

二、几点思考

这次调查,除反映以上五个问题比较突出以外,劳动纠纷也有上升趋势,职工医疗费负担重等问题。我们认为,保持职工队伍稳定进而稳定广州大局的根本问题是就业问题,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保障不足,因此,实施再就业工程和建立广州市基本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对此,我们有几点思考:

1. 制定广州市就业发展战略。

仅目前而言,广州市年失业人数达14万,富余入员10万。随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推动,企业解决冗员问题的措施逐步到位,又会有一部分企业冗员由隐性失业变为公开的社会失业者。另据铣计,全国约有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其中流向广州不会少于100万。据此分析,广州到200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客观上对广州市制定就业政策和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需要适应新形势制定就业发展战略。

(1)以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发展同步增长为目标,实施同步发展战略。市政府在编制广州市远景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时,把劳动就业作为一项重要指示,力求实现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发展同步增长。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是发展就业的关键环节。市政府在国有企业转机建制、抓大放小的同时,要给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留有适当的发展空间,在政策上支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使其得以稳步发展。组织、指导和发展社区服务业。目前这一行业刚刚兴起,市政府如能把其纳入建设大都市发展规划,作为配套服务行业加以规范和管理,政策上给以扶持,相信会成为我市第三产业就业的新的增长点。工会兴办的企事业,大部分是依附母体企业发展收旧利废,拾遗补缺、配套服务和为企业职工服务的第三产业,对其发展有利于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可以增强工会为职工办实事的能力,还为企业消化一部分富余人员,如果市政府从政策上继续给予政策扶持,相信也是一条新的新业渠道。而且职工离岗不离厂,会减少对社会的振荡。

(2)加快陪育和发展劳动市场,实施协调发展战略。广州市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培育和发展商业市场方面先行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而劳动力市场发展却滞后一步,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表现不充分,人力资源在市场上仅是小规模、小范围流动。其结果是政府和社会背负沉重的包袱和压力,也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劳动者自主就业的动力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重点是要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使其与劳动市场相配套,才能促进劳动市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协调发展。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开发,实施开发资源战略。据市总工会调查表明,目前失业和富余人员素质表现为三个特点:一是一线工人多,其中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的占70%;二是女职工多,占63%;三是年龄偏大,平均年龄为35周岁。由于素质偏低,再就业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开发资源战略,以改善劳动力素质和结构为目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开发,以利于其选择新岗位和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市政府可借鉴香港经验,对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的学校经资格审查后,按生员给以一定额度资金补贴。

2.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对就业工作调控。各国政府无不把就业问题作为施政的重要内容,把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统筹部署。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更需要政府强化就业意识,强化政府在保证充分就业方面的责任。确定合理的就业率、失业率指标作为施政目标之一,加强宏观调控。追求的星想运行模式是以改革促发展,以经济友展促广泛就业,以广泛就业促社会稳定,实现良性运转。

在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政府可以考虑建立失业预警相调控系统,及时分析劳动力市场状况,防止和控制失业率上升超过替戒线。迪过政策和I行政措施调控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的比例,用行政手段划拨资源建立就业基地,作为调节失业率升降的蓄水池。

3.在调整劳动关系的同时注意调节人的情绪,降低过激情绪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就劳动者个体而言,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者失去工作岗位甚至失业,首先表现出非理性的过激反应,这是合符情埋的,但不能理解为可以让其自由发挥.自然发展。而应该进行疏导。据市总工会最近进行一次企业富余、失业人员心态的调查表明,这部分职工情绪颇为激动,一是对转机建制不理解,不满和反感;二是对目前社会腐败现象、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表示愤怒和抗议;三是对自己前途和目前生活困难表现出傍很、失落和悲观情绪。广州市失业和富余入员共20多万人,其悄绪经过时间的积累一旦释放出来,将会对社会造成不可估蕴的冲击。因此,在推进改革时,要适当顾及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改革的力度。同时,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要建立基本的保护政策和保障措施。

三、几点建议

1.在企业中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协谓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副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为调整企业劳动关系而建立的劳动法律制度。其反映在稳冗中的功能,是可以在企业劳动关系出现矛盾冲突时,将职工与企业之间自发的、无序的冲突,变为有序的依法协商和协调行为,打利于及时解决矛盾,保持企业的稳起进而稳定社会。

2.建立欠薪保障基金,以及时解决由于受企业欠薪而影响生活的问题。本基金与其他基金的区别在于有偿使用资金,属于预支付性。其性质是代表政府调处劳动纠纷,是行政行为。因而保障基金的筹集应由政府拨款而不应按比例摊派到企业头上。

3.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目前广州市巳建立了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但尚未覆盖到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部分外商投资企业。这样不利于国企、集体企业职工流向这些企业。加亟了广州市就业的压力。作为“再就业工程”的配套措施,必须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当前,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医疗保险,以形成完整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险体系,解除职工流动的后顾之忧,为失业、富余人员再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成立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协调各方关系,沟通信息,推进再就业工程的进展。

(作者是广州市总工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