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前县级工会工作的情况和思考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经济组织发展迅速,职工队伍不断壮大,组成成分呈现多元化,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更加复杂,给工会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综观我省各级工会现状,总体来看,县级工会仍是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其组织建设、思想作风、业务水平、物质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级工会职能作用的发挥:一是基层工会组织出现萎缩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改制过程中,工会组织有的被撤并而消亡,有的则名存实亡;二是会员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由于企业的出租、转让、兼并,国有集体职工的比例下降了,入会率也随之下降。据最近省总对20个县(市、区)的调查统计,有31家国有工业企业的工会组织因改制消亡,涉及会员6676人。三是职工缺乏改革的主体意识。部分职工对改制心存疑虑,认同程度较低,工会开展思想工作的难度很大;四是改制后的企业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监督有削弱的倾向。据对某县级市改制企业的调查统计,改制前职代会建制率为85.7%,改制后降为53.9%。下降了31.7%;改制前职代会评议领导干部评议率为88,9%,改制后降为50.8%,下降38.1%。五是集体合同的履行因改制受到了影响,检查督促、调整重签等工作跟不上。据20个县的统计数据表明,改制后,国有企业集体合同履行较好的仅占49%,外商投资企业仅占10.3%。同时,面对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各级工会自身也存在多方面的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县级工会职能作用的发挥:一是思想观念上的不适应。上级工会对县级工会直接面对基层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思想重视不够,工作指导不力,而县级工会面对诸多困难,往往束手无策,思维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等、靠、要”的思想仍然严重。二是组织体制上的不适应。有的县工会组织网络不健全,没有组织相应的人力去抓乡镇工会,系统工会,机关工会和其他新经济组织的工会组建工作,致使工会组织出现多处断层,影响了工会工作的开展和经费的收缴。三是工作方式上的不适应。较多地强调上下步调一致,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检查,对基层提供政策法律服务和典型者导,对上层进行有效的参政议政则研究不够,办法不多。尽管整天忙忙碌碌穷于应付,却很难集中力量抓重点工作,也难以满足职工群众最迫切的要求。说到底,仍然是个对上服从多,对下服务少的问题。四是干部素质上的不适应。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来保证工会机构人员编制和年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县级工会机构相对臃肿,超职数现象严重,有一个县级市,定编8人却有工作人员35人,而且内部设置了8个部门,班子有7位领导(含专职副书记1人)。县级工会还普遍存在安置型、照顾性干部较多的问题。如何使工会自身的状况能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呢?按照胡锦涛同志在全总十二届五次执委会上提出的“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探索新路子”的要求,工会自身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就是要在改革的实践中去探索解决,这也是工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当前,研究解决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工会建设问题则是摆在各级工会面前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必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一、突出源头维护,抓好自身改革和建设
企业改制中工会建设突出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充分发挥好工会职能作用的问题。针对目前县级工会工作和自身的状况,需要在突出源头维护和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两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工会必须善于争取党政的重视和支持,疏通参政议政的渠道,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源头上实现对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定期向党委汇报制度和工会与政府的联系会议制度,为工会工作把关定向,争取党政支持和帮助解决一些涉及广大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利益的,工会自身又难承担的带全局性的大问题。第二,保证工会组织在企业改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事先参与抓调查,主动参与勤汇报,争取党委行文,明确国有改制中要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解决好工会主席进入改制领导小组,改制方案要经职代会审议,落实粤委办[1996]138号文件精神,防止撤并工会组织等关键问题。第三,通过多种渠道,推动地方“小立法”,促使人大和政府加快制定符合职工根本利益的,与企业改革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与有关政府部门配合,依法协调劳动关系,推动职工解困和“再就业”工程的开展。第四,增强法律意识,实施依法维护,会同人大、政协及政府有关部门,参与对《工会法》、《劳动法》贯彻落实的执法检查,推进法制化进程。
另一方面,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强工会自身建设,通过自身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有为有位,才能保证工会工作的良性运作。第一,加强工会协管。工会协助党组织管理工会干部是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积极主动才能做好。从全省情况来看,省对市(地)一级的协管工作开展得比较有成效,促进了工会领导班子的建设,但市(地对县一级的协管工作则普遍开展得比较差,有的甚至当地组织部门将工会领导送上了门,上级工会还不知道。最近,省总工会和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一个关于工会协管的文件(粤组通[1998]56号文),各级工会应抓住贯彻落实这个文件的机会,主动和党委组织部门取得联系,互相沟通,结合换届或调整,协助党委抓好下一级工会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考察配备工作。同时,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的领导,上级工会还要积极与当地党委协调,依照《党章)规定,把县(市、区)总工会的党组建立起来,使总工会党组在同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加强对机关干部的教育、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第二,健全组织网络。针对部分县级工会组织机构不健全,工会组织出现断层的现象,要按照地方和产业相结合,代表制联合制的原则,加大中间环节工会组建的力度。通过“块”抓镇(乡)工会组建、“纵”抓下属单位较多的系统(产业、局)工会工作委员会的组建、“横”抓机关工会、各种新经济组织工会联合会的组建,形成条块结合、“纵”横交叉的工会组织网络。第三,建立联系制度。领导机关要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指导服务,可以建立上级领导联系贫困县、相对后进县工会制度;抓“龙头”企业和“问题”企业联系点制度;下派督查员检查督促县工会工作的制度等。第四,改进培训工作。针对目前工会干部队伍大、流动快、人员新的特点,一要改进培训方法,将上岗培训和适应性培训结合起来;二要改变培训内容,将系统学习理论政策、法规和尽快掌握实际工作中急需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结合起来;三要改革培训方式,分类型、分层次办班,将授课与研讨结合起来,区别不同对象实行分类指导。为了克服目前培训办班尚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的现象,干部培训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近年来,省总以工会干校为主要培训训基地,充分利用各地的教学资源,多层次、多形式地办班,逐步形成了全省工会干部教育的培训网络,今后,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建设,发挥其规划,协调、指导、交流等功能,把我省的千部教育工作纳入一个科学有序、灵活高效、规范化管理的运作体系,以全面提高全省工会干部培训教育的水平。
二、深入调查研究,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
调查研究是参政议政的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也要务实,不能只调查不研究。对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综合分析,得出符合实际和符合客观规律的结论,才能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工会参政议政是实现对职工利益源头维护的有效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好其作用和效果。当前,县级工会迫切需要针对国有小企业改制后工会组织和建设存在的问题,作出调研计划、提出具体要求,组织力量深人到每一个企业去跟踪调研,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协助企业工会审议改制方案,巩固调整和重签集体合同,并对企业状况作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客观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力争通过工会的调研成果,提高参政议致的水平,把职工群众合理的意见和要求吸纳到法律规章和相应政策中去,推动地方立法和政策出台,从宏观上履行维护职能。真正形成“参政有席位、议政有渠道、维护有力度”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加强分类指导,增强服务指导的效能县与县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职工队伍状况、工会工作基础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各自有不同的重点工作、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同一区域内,不同产业(系统)、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工会建设面临的情况和问题也有很大区别,工作任务和要求不可能整齐划一。为此,客观上要求领导机关的服务指导应更具针对性,制定的目标和任务要更符合实际。那种靠会议布置任务、统一要求的一般化工作方式有如“隔靴搔痒”,而“一刀切”地分配指标更是助长了虚报浮夸、“数字出干部”的不良风气
随着工作重心的下移,工会活动的下延,上级机关不但需要宏观政策上服务指导基层,也需要在微观层面上具体指导基层。这就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公层次分类别实施分类指导:针对各地实际情况,提出不同任务;针对不同类型企业,采取不同措施;针对不同基础的工会,提出不同要求,不断增强服务指导的效能。
例如,针对企业改制中工会组织重建的问题,各级组织部门要进行专题调研分析,提出分层次推进的要求,针对各地改制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工会组织巩固和重建的量化目标,强化分类指导。在实施量化目标的过程中,还要按照全总提出的“随变随建”的要求,通过有效途径,切实做到企业改制到哪里,工会组织就跟踪、巩固、整顿、重建到哪里。例如,惠城区总即抓住了国企改革试点的契机,及时抓调查研究、源头参与,推动区委转发《关于有国有企业转制建制中重视和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意见》的政策文件出台,使工会工作在转制中有章可循,同时市总还抓培训办了三期改制企业工会主席学习班,及时统一认识,明确本区改制工作的步骤方法及工会职责,解决“桥”与“船”的问题,保证了改制中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全区75家已改制的中小国有企业没有发生工会组织撤并和消亡的现象
又如对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这项重点工作,既要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切实做好合同签订后的追踪问效和检查督促工作;更要注意对改制后的企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区分不同企业,提出不同要求,进行分类指导:根据转制后产权关系和经营管理机制变化的程度,经民主协商,对原集体合同分为“继续有效”,“加以修订和调整”,“通过平等协商重新签订”等三种形式予以确认,并组织一定的力量分步实施抓落实。
四、通过典型引路,推动重点工作的开展
工会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要讲求工作的质最和效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狠抓重点工作,带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针对县级工会人少任务重,事多难度大的特点,要学习梨树县工会“人越少越要下基层,事越多越要抓典型”,“一人看家、其余全下”,“贴进基层、贴进职工、贴进实际”的工作作风,在贴进基层、服务基层的过程中选树不同的典型,用典型示范来推动全面工作。每确定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注意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抓典型。一要抓好联系点”,发挥“龙头”单位的带头作用;二要种好“试验田”,发挥试点工作的示范作用;三要注意培养树立典型,发挥进典型的辐射作用。通过人人抓典型,层层抓典型,选出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条件的典型,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宣传推广,形成通过典型示范来推动重点工作,通过重点工作的推进来带动工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新格局。例如,被评为全国模范县(市、区)工会的宝安区总就是这样,他们通过抓区属企业家恒集团有限公司“龙头”单位的典型,促企业民主管理上新水平;通过抓组建率较高的观澜镇创建“达标工会”的典型,促工会的巩固提高和发挥作用;通过抓全区首家新经济组织一—合众纽厂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试点并组织观摩,促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的全面开展。近年来,区总坚持每年抓住两至三个工作重点,协调各部室力量,确定联系点,种好“试验田”,抓点带面,通过典型引路,一环扣一环地以重点工作促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工会工作得到全面落实。总之,加强县级工会工作,要有强烈的全局意识和清晰的大局观念,把工会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这是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按照尉健行同志所要求的:“广大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勤于思想,勇于实践,敢于处理各种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棘手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为职工群众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