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状况进一步恶化

据有关部门对全国1.44万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资料表明,1993年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均为198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亏损状况进一步恶化。

1.亏损面继续扩大。1986年至1992年的统计资料表明,亏损面最高的年份是1990年,达26.1%。此后两年亏损面逐年降低,但到了1993年亏损面由降转升,在1.44万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4100家发生亏损,亏损面为28.5%,比全国乡及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面高10.5个百分点,比最高年份1990年高出2.4个百分点。

2.亏损额达近五年来最高峰。自1988年以来,回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额居高不下。1993年亏损额骤增到376.9亿元,是近几年来亏损最多的一年,比1988年翻了两番还多。1988-1993年平均每年增亏47.4%,占全部工业亏损额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54.1%提高到61.3%,如果包括潜亏,则亏损额更加惊人。

3.行业发展不均衡。1993年,在四十个大类行业中,每个行业均存在亏损企业。由于各行业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价格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亏损企业数、亏损额的行业分布极不平衡。亏损额逾10亿元以上的有煤炭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纺织工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食品制造业等7个行业。其中煤炭、纺织、石油和天热气开采业盈不抵亏,出现全行业亏损,而且亏损面较大。按亏损面大小排序依次是煤炭行业56%、纺织行业41.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8.9%、食品制造业35.9%、化学工业32%、机械工业23.7%和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17.8%。按亏损额大小排序依次是煤炭行业亏损52.8亿元、纺织行业亏损40.4亿元、电力蒸气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亏损36亿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亏损29.6亿元、机械工业亏损25.5亿元、化学工业亏损18.8亿元和食品制造业亏损10.7亿元。以上7个行业合计亏损210亿元,占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额的55.9%。

如此严重的亏损,必然要对国家财政和企业生产产生不良影响。一方面冲减财政收入,扩大财政赤字;另一方面造成企业生产举步维艰,经营难以为继。绝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甚至有些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多年以来,“扭亏“工作一直受到宏观管理部门的重视,但收效甚微。造成企业亏损的原因主要的以下几点:

一是成本推动。1993年,在工业生产利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下,能源、原材料供应进一步趋紧,价格全方位上涨。据统计,1993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凅

35.1%,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4%的幅度,其涨幅均为历年最高水平,造成成本j幅度上升。与此同时,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奇快。大中型工业企业人均月工资由1988年的1172,7元/人增至1993年的290.8元/人(上半部),亏损企业与盈利企业同样增加工资。1993年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成劝14112.5亿元,增支额约2392亿元,相当于同期利润总额的3.3倍。据化工部门反映,1993年仅煤、电提价约减利10亿元左右,使得一些微利企业由盈变亏。仅化肥行业1993年亏损企业达1500个,约占全国化肥生产企业的44%,亏损额达10亿元。

二是产成品资金占用过大,产品积压现象严重。1993年末,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为1646亿元,虽然比9月末高峰值略有回落,但仍比年初增加500亿元,而且产成品资金增长速度超过生产和销售增长速度。全年产成品库存可供销售天数达42天,比上年增加8.1天。产成品积压,占用了大盘资金,加剧了资金紧缺程度。据有关部门统计,1993年末,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高达2560亿元,比上年增长53%,

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问题又趋严重。

三是利息支出加大。自1983年国家实行“拨改贷“政策以来,企业生产、发展所需资金绝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由于近几年银行贷款平均利率不断调高,相反,企业的资金利润率却逐年降低,1993年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资金利润率仅为3.6%,远远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平均利率为10%左右的水平。同时生产规模扩大,加大了贷款规模,使得企业利息支出逐年加大。据统计,1993年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仅财务费用列支的利息支出为432亿元,相当于利润总额的59%,比1988年增长3倍,平均每年递增27.1%,在流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巳由1988年的3.8%提高到4%。

四是价格未理顺,政策性亏损仍多。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放开价格的渐进性,给一些行业带来政策性亏损。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行业,其产品价格基本上由国家控制,而对所需的原材料,国家又不能按需要保证供应,使得产品价格与成本严重倒挂,入不敷出,亏损包袱越背越重。再有机械工业中的农机行业、化学工业中的化肥行业,由于受国家支农政策影响,亏损较为严重,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行业资金利润率仅为3.3%。

五是新旧会计制度转换,对企业效益也有一定影响。

除了上述客观因素外,也还有企业本身经营管理不善,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此外,企业社会负担过重也加剧了企业的困难。

(摘自《统计信息》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