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国营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西欧国营企业自本世纪以来,一直在持续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欧经济的重建过程中,及近年来,在高技术领域的发展中,国营企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是较高的。但不可否认,国营企业中也普遍存在着效率低下,亏损及其它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西欧各国国营企业一直在探索解决办法,80年代以来,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首先是采取投资收益率、生产效率及其它经济指标来做为企业管理的标准。传统上,对国营企业的经营强调的是社会目标,为了达到企业的社会目标往往牺牲企业的经济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由于人们认为田营企业是发展高科技、保持就业率及经济循环的工具,因此其经营不同于私营企业,所以企业的经济指标长期被认为是私营企业的管理标准。但近年来在西欧大家基本达成一个共识,为了使国营企业健康发展,应使用这些经济指标做为企业管理的标准,国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应由国家计算后定额补贴,使这部分费用透明化与公开化,以便监督与核算。

第二,职工的训练与激励。国营企业的职工与干部都有用应的训练体系,在法国,国营企业的职工训练制度是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而高层领导则要经过高级技术学院或管理学院的培训?在德国,企业干部除要经过相应的培训之外,还要经历一个实习期。在西欧国营企业中,职工广泛参与管理,并有法律保障,职工可就企业的经营目标、利益分配等问题广泛发表意见,这是做为一种激励手段来使用的。

第三,采取灵活的工资制度。传统上,国营企业的工资是由国家控制的。近年来,西欧各国普遍减少对国营企业的工资控制,允许企业采取较为灵活的工资制度。如法国国营企业干部都是国家公务员,近年来政府逐渐对这些人采取工商企业经理人员的工资办法,包括补贴及职务和职业的个人津贴。

第四,更为重要的是,各国政府普遍修改对国营企业的解释,强调企业的经济特征与本质,反对以政策为借口而牺牲企业利益。在历史上,西欧各国长期以来均把国营企业做为实现政策的一种工具,用国营企业来扩大公共投资,稳定物价,保障就业。近年来,西欧各国相继抛弃了这种做法,或对这些做法做了重大限制与改进。德国在战后一直反对把国有企业做为实现政策的工具,因此国营企业一直经营较好。法国在1982年实行国有化同时提出口号:多一些企业化,少一些国家化。强调企业利益的重要性,不但没有改变新被国有企业的竞争性质,而且给原国有企业以更多的自主权,这为国营企业引入私营企业的管理方式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