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助推制造强国战略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全国总工会负责人就学习贯彻《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答记者问

2017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日前,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组长李玉赋接受采访,就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新时期产业工人指的是谁?为什么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答:传统意义上,产业工人是指在现代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企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考虑我国产业分工和发展变化的实际基础上,我们认为,我国产业工人主要是指在第一产业的农场、林场,第二产业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

截至目前,我国产业工人有2亿左右,其中超过八成集中在第二产业,近八成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六成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三成具有技术等级,农民工占六成左右。

与此同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据测算,制造业人员中高技能人才占5%;技术工人队伍中,初级工、中级工占比达到73%,高技能人才比重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水平;74%的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六成以上没有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在非公有制企业、小微企业,技术工人更是严重匮乏。此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技能形成缺乏顶层设计,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之间协调衔接不够,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不畅,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等等。这些问题,关系到产业工人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实现,关系到工人阶级领导阶级地位的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问:改革都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改革方案》从5个方面提出了25条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在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主要是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创新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在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方面,主要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在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打造网络学习平台,推行“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在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方面,主要是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组织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在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方面,主要是加强有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法治保障,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完善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理论政策研究,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

问:产业工人技术技能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这方面有哪些改革举措?

答: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是改革重点所在。《改革方案》中专门把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作为一个方面,推出6大举措:一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包括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健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补偿等政策,探索推进产教融合企业试点,打造足够数量和具备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等。二是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主要是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建立各类培训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技能培训机制;强化和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等。三是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作规范,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四是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如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健全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评价;做好职业资格制度与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衔接等。五是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提出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创新协同培育模式,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孵化拔尖技能人才,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六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深入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问:“互联网+”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有哪些“e特点”?

答: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改革方案》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特点。主要有3个举措:一是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建立健全结构清晰、数据准确、动态管理的产业工人队伍基础数据库。加强网上思想引领、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文化建设等,举办多行业、多工种网上练兵活动。二是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将促进产业工人终身学习纳入城乡信息化建设,加强集师资队伍、教育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为一体的网络公共学习平台建设。三是推行“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建设网上“职工之家”,实现网上维权帮扶。

问:在改革的组织实施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强有力的组织实施是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得以落地见效的重要保证。《改革方案》从4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构建合力推进改革的工作格局。由全国总工会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形成整体合力。二是有力有序推进改革,着力在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骨干企业中推进,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动作用。三是做好改革宣传工作,营造关心、支持推进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四是加强对改革实施的督促检查,确保《改革方案》落地见效。(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