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参与非户籍常住人口融入工作的几点思考
社会综合治理与工会组织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我区深入推进非户籍常住人口融入工作过程中,工会组织担当着重要角色。工会组织如何在参与非户籍常住人口融入工作中发挥作用?我们认为,必须要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通过党建引领,进一步整合工会组织的各方资源,强化机制、阵地、活动、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提升服务品质,把非户籍常住人口吸收到工会组织中,逐步提升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做到全民融合,共建和谐发展的新南海。
一、我区非户籍常住人口职工队伍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非户籍常住人口约18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数一半以上,而这184万非户籍常住人口中,绝大部分都是异地务工人员,他们工作在南海,生活在南海,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工会系统对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的服务项目已基本实现全面的均等化,但在推进服务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相当数量的非户籍常住人口还没有组织到工会中来。由于政策措施强制性力度较弱、组建工会需缴交工会经费及企业一线员工流动率较高等因素,再加上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微企业组建工会的意愿性不强,组建了工会组织的企业,部分工会工作的力度不足,发挥作用不大,致使非户籍常住人口对工会的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不高,入会的积极性受阻,相当数量的非户籍常住人口还没有组织到工会中来。
(二)信息资源共享相对滞后。区总工会在前期开展专项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受信息资源共享的限制以及各部门掌握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目前我们对于在南海工作但未加入工会组织的这部分非户籍常住人口,所掌握的信息仍相对有限,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存在一定的隐患。
(三)非户籍常住人口参政议政的渠道较少。针对我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倒挂现象越来越突出,要把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力量凝聚起来,鼓励和引导他们为我区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出谋献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目前,由于非户籍常住人口对我区缺乏足够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参政议政的意识不高、渠道较少,导致非户籍常住人口融入基层治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非户籍常住人口职工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和现实性特点突出。一方面,非户籍常住人口职工需求发生了新变化,已由过去单纯的追求劳动报酬,开始更多重视工作的舒适度、体面度,更多关注企业的生产环境、假期安排和健康保障。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增幅远远落后于物价涨幅水平,职工可支配收入相对减少,如果遇到子女上学、大病就医、买房等大额支出,容易造成家庭困难。
二、工会参与非户籍常住人口融入工作的做法及思路
(一)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工共建格局。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发挥党建带工建的主导作用和党建、工建的双向互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把村(社区、工业园)工会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党的建设带动工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各村(社区、工业园)职工和企业等构成特点,分类完善多种类型的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模式,主动配合组织部门,以未建立党组织的基层工会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重点配合抓好园区党建工作。
(二)夯实组织基础,完善和创新开展非户籍常住人员兼职村(社区、工业园)工联会副主席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在党建引领下推动非户籍常住人口融入基层工作的要求,积极发挥工会组织凝聚非户籍常住人口的纽带桥梁作用,区总工会于今年2月中旬开始,对我区非户籍常住人口人数较多且客观条件成熟的村(居)工联会开展增选非户籍常住人员担任村(居)工联会副主席(下称“兼职副主席”)的工作。目前,全区21个村(居)示范点已完成增选兼职副主席工作的19个,完成率达90%,其余增选工作将于4月底前全部完成。除完成21个村(居)示范点增选兼职副主席外,区总工会计划在2017年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后,在条件成熟的其他村(社区、工业园)工联会完成兼职副主席增补选举工作。对已完成非户籍常住人员兼职副主席增选工作的村(居),通过充分运用好其非户籍常住人口的身份,走到职工队伍中,带动和加快非户籍常住人口的融入,积极发挥兼职副主席在职工队伍中沟通联系非户籍常住人口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增强一线力量,深化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和职工群众工作。探索建立一支村(社区、工业园)工联会职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和工会积极分子队伍,充实本级工会工作力量,深化工会干部开展普遍直接联系职工和“户联系”工作,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更好解决服务基层和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各镇(街道)总工会要在企业和职工数较多的村(社区、工业园)工联会,探索开展选聘专职职业化工会工作者驻点的试点工作,区总工会将按照1万元/人/年的标准给予经费支持。同时,结合各自实际,吸收一批工会积极分子参与属地工会工作。在已建立“职工·家”服务中心等平台的村(社区、工业园),探索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社工力量充实工会工作力量。
(四)优化资源统筹,健全职工服务保障体系。主动争取党政支持,加强资源整合,针对职工个性化、多样化的新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效能,努力做到精确服务、精准服务和精细服务。加大力度推进“职工·家”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全区工会建设与“实体店+网店=职工家园”相对应、深度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的“互联网+”服务职工平台,构建多元化的服务工作载体,为非户籍常住人口职工提供点对点、零距离,全方位、普惠化服务。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推动建立信息共亨、资源统筹、服务合力的大服务格局,合署研究非户籍常住人口职工需求,合力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职工所盼,努力在劳动就业、劳动培训、社会救助以及特殊帮扶方面实现新突破。
(五)健全参与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行区域性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指导企业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资协议)制度,督促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区域性职代会制度,维护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大力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健全完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劳动关系矛盾。建立完善村(社区、工业园)和所属规模以上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及时调处劳资矛盾。协助和监督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的落实,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