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华同志的发言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必然会对各方面工作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工会工作也不例外。因此,谋划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必须要认识新常态、立足新常态、适应新常态。

一、认识新常态,增强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给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

从发展阶段看,广东经济增长速度处于调整期,经济结构调整处于攻坚期,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去年,广东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阶段。这意味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更大,社会管理的压力更大,问题暴露更集中。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大,部分企业困难加重,出现搬迁转移关闭等现象,部分职工面临失业风险,劳动经济权益可能受损。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如何从源头上参与顶层设计,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如何从具体实践中维护职工权益,发展职工利益,都给工会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从产业结构看,广东第三产业比重(48.5%)超过第二产业(46.7%),已经成为第一大产业。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工会工作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联系。从规律和现状看,无论是餐饮、家政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还是金融、商贸物流、电子信息、商务会展、工业设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工会组织的基础都是比较薄弱的。同时,伴随电商、网购等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小微型企业大量涌现,自主择业者、灵活就业者大量增加,都对工会的组织建设和发展会员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从就业形势看,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力供给总量有所下降,就业总量矛盾相对有所缓解;另一方面,结构性就业矛盾进一步凸显,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但技能型人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此,出现了职工找到工作容易,找到好工作难的情况,低端劳动力的流动性比较大、工资比较低,也就是说虽然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差。因此,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职工队伍也要转型升级。

(二)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的变化使工会工作面临新形势。

从职工队伍结构看,80后已经成为职工队伍的主体,90后是新生力量的主体。一方面,第一代农民工陆续进入退休年龄,相继退出劳动力市场,面临退休问题。过去由于劳动用工不规范等积累下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如欠缴社保、公积金等。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普遍增强,抱团取暖倾向明显,自我实现、融入城市诉求强烈。据调查表明,第一代农民工有困难主要找老乡、家人、亲戚,新生代农民工有困难主要找同学、同伴、同事。因此,工会组织如何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服务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课题。

从劳资纠纷情况看,总量上,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职工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处理难度不断加大,劳资纠纷的多发易发频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结构上,欠薪仍然是引发职工群体性事件的首要因素,占了六成多。由欠缴社保金和企业搬迁转移补偿等引发的也不断增加,隐性问题显性化,急需从制度设计、制度执行层面创造条件来解决。这种历史欠账问题逐步暴露与现实利益矛盾集中爆发相互交织的情况,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因此,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三)党中央对工会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工会工作带来新机遇。

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会工作。今年18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这是相隔26年后,党中央再次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群团工作的高度重视。意见对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提出了十一个方面的具体意见,这为各级工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是工会组织为职工服务的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工会经费不断增加、工会资产不断增长。税务代收后,广东省工会经费超千万的市从2012年的7个增加到14个,各级工会的经费总体上都有不少增加,特别是基层工会的账户进一步做实,这为工会开展活动、服务职工提供了有力保障。工会组织从过去如何收好工会经费逐步转变为如何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对工会来说,关键是如何坚持把经费取之于工、用之于工,把钱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工会经费用出效率、用出效益、用出效果。

二、适应新常态,大力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民主化和群众化建设

各级工会组织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大力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民主化和群众化建设,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在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稳”的重点要放在维护职工队伍团结稳定,努力使职工群体性事件稳中有降;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

“进”的重点要放在牢牢抓住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个中心,加大维权工作力度,有效化解劳资纠纷;扎实推进民主建会,增强基层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主动服务职工,扩大工会影响,让广大职工更好地认识工会、了解工会、依靠工会。

(一)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维权工作。

一是依法代表职工表达诉求。以贯彻实施《广东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为契机,大力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健全各层级职工沟通协商机制,做到每月一沟通,每年一协商。突出抓好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

二是依法代表职工协调利益关系。推进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化、常态化,及时研究解决涉及职工和工会的重大问题。逐步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在研判形势、完善政策、化解矛盾上下功夫。

三是依法代表职工调处矛盾。加强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推动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积极建议人民法院设立劳动法庭,完善劳动争议诉讼制度。完善职工法律援助制度,为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四是依法代表职工实施监督。积极配合执法司法,组织和代表职工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大力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建议书制度,推行重大典型劳动违法案件曝光制度、公开谴责制度。重视群众性安全生产工作,督促企业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二)坚持维权与维稳相统一,切实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工作重点上,从个案劳动争议转到集体劳动争议。个案劳动争议调处的法律渠道是畅通的,法律程序也是明确的。要高度重视对影响较大的集体劳动争议的调处,采取协商协调沟通的方式依法及时解决,避免酿成群体性事件。

工作措施上,从被动化解转到主动治理。一是做实两个平台。即工人在线平台、网络舆情平台,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报告,同时加强隐患排查。二是发挥三支队伍作用。壮大工会律师团队伍,扩大影响。发挥劳资纠纷应急队作用,建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五步工作法。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建设,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三是落实四项制度。即劳资纠纷台帐制度、一会三研判制度、律师进企业制度和主动办案制度。

工作策略上,从防范为主转到打防结合。广东处于对敌斗争前沿,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反渗透斗争中始终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措施果断。高度警惕、严密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强舆情监测、舆论引导、综合施策,坚决抵制一些非政府组织打着“维权”幌子的非法活动,坚决防止出现所谓“独立工会”、“第二工会”。

(三)坚持扩面与提质相促进,切实增强基层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一是推进依法建会。树立抓基层、强基层的鲜明导向,落实《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企业工会民主选举实施办法》,帮助指导职工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参加和组建工会。在巩固制造业的工会组织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工会组织,跟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强对基层工会的工作指导和力量投入,实施非公工会主席工作津贴制度。

二是依靠职工办会。扩大职工的参与面,以职工喜闻乐见、便于参加的形式和方法开展工作,组织活动请职工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职工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职工一起评议。依法健全会籍管理、工会活动、工会经费和财产管理等各项制度。

三是加强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和自贸区工会工作。下决心解决一些乡镇街道工会、开发区工会职责定位不清、人员配备不齐、经费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把中间环节做强。按照工会工作应同步跟上自贸区的发展的要求,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帮助和指导所在地工会推进自贸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

(四)坚持竞赛与育人相融合,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建功立业。

一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彰显劳模的先进性。抓住今年召开劳模表彰大会的契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引导广大职工以劳模为榜样,立足本职,争创一流。多在各级各类劳动竞赛中发现、挖掘劳动模范,多从一线职工、平凡的工作岗位中选树劳模。做好劳模的管理和服务。落实劳模直通车制度和劳模深造计划,扩大劳模的社会影响,为劳模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显劳动竞赛的时代性。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劳动竞赛,把创新作为劳动竞赛的导向。通过竞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竞赛,促进职工技能提升,提高综合素质,增加劳动收入。在工作布局上,珠三角着重开展以创新驱动为主题的劳动竞赛,粤东西北着重开展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题的劳动竞赛。

(五)坚持帮困与普惠相协调,努力打造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经济越是下行,财力越是紧张,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做好服务、促进、引导三篇文章,做到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影响人心、赢得人心。

一是服务,就是为职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帮助。在继续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和送温暖工作的同时,更好满足职工多样化的需求,既为职工提供物质服务、生活服务,又为职工提供发展性服务。要把职工服务中心向基层、向企业、向社区延伸。从我省东莞、珠海、佛山、顺德等地的经验看,作用发挥得比较好的职工服务站点都是设在工业园、企业、社区,并且是按照职工的“生物钟”开展活动。建立起工伤关爱基金,深化工伤探视活动,确保工伤职工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继续扩大“二次医保”的覆盖面,为职工提供普惠性的服务。深入开展送法律、送文艺、送健康等活动,扩大工会影响,激发广大职工的入会意识,从要我入会向我要入会转变。

二是促进,就是促进农民工权益的实现,更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工是当代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农民工工作,落实好工会承担的16项任务。继续推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推动建立欠薪保障金和应急周转金制度。着力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落实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维护职工接受培训的权利。积极参与户籍、教育、社保等涉及农民工利益的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三是引导,就是引导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共同做好为职工服务的工作。推广“三工”服务模式,发挥枢纽型组织的作用。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扶持服务。

(六)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好工作落实,推动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

一是在“去机关化”上下功夫。真正按照“娘家人”的要求改进作风,让职工切实感受到工会可信、可靠、有用。把工会机关干部全员联系基层制度落实到底,直接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群众。用群众方法总揽工会工作全局,从一级抓一级真正转到一级一级抓。

二是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今年是工作落实年。关键是抓重点抓难点抓薄弱环节,抓手是推动制度落地,方法是提高工作的执行力,保障是抓检查督办和领导带头。

三是在依治管会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完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人财物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特别是依法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和工会资产,确保工会事业健康发展。落实《全总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的精神,牢固树立绩效理念,推动工会经费的合理配置、高效使用,把钱用在刀刃上,取消减少一些重复、低效、不受职工欢迎的项目,多做雪中送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