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工会如何维护职工权益提升工会形象

当前,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工会组织更好地做好“三转”,即转变思想作风、转变工作方法、转变职能定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适应职工需要,做好职工服务工作,我们一直在努力思考。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虽然每年工会工作有序正常开展,各级工会组织在素质培训、活动开展、帮扶慰问等工作中使出浑身解数,但工会形象仍然不够突出,职工朋友对工会的认识仍大多停留在福利工会的层面,出现劳资纠纷,职工第一时间想到及寻求的,仍然是劳动等行政部门,而不会主动寻求工会帮助。确实,在参与纠纷调解中,劳动、司法、信访、工会等各部门均有介入,而劳动等行政部门有执法权,在最终判决中有一锤定音的效果,工会只能做些外围的疏导、劝解工作,正是因为工会在劳资纠纷中的角色的尴尬,导致工会的维权力度不强、职工信服不够,以致诸如“工会是什么”、“我不知道有工会”等等声音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下面笔者就一个事例,以小见大,敞开来谈。在我街道辅城坳社区,有一家港资企业,该公司自20108月成立工会以来,工会工作卓有成效,税务代收工会经费、职工文体活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等等各项工作都走在了街道前列,其中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还曾因谈的实、落实好、发动广泛,被作为典型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的考察指导。正是这样一家明星企业,在今年四月份的工厂搬迁中,有约1300名职工认为企业搬迁应给予经济补偿金,要求企业买断工龄,在与企业协调未果的情况下职工聚集罢工。在事发之前,工会就有掌握到这一情况,也有做了大量政策解读、情绪劝导等工作,由于工会说服力不够,最终职工仍然选择罢工的维权方式,以求将事态扩大化,从中争取得到更多利益。事发后,工会全程参与,但由于工会没有执法权、企业工会主席号召力不够、工会凝聚力不强等等原因,职工对工会的劝解说服并不理解,而是要求劳动仲裁,希望依靠政府行政手段予以处理。最终在劳动部门的积极协调下,有593名职工与企业终止了劳动合同选择离厂。在整个过程中,虽然街道、社区、企业三级工会在其中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没能在源头上化解该纠纷,从中体现出工会社会认可度低、作用发挥弱、影响力有限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工会顶层设计模糊、基础建设不牢、机制完善不够等有很大关系,细究其中,就是工会有维权之名而无执法之权,建会走过场、活动图热闹,基础工会不真、不实、不作为的现象突出,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法制不健全。《工会法》自1992年颁布以来,在大的框架上对工会权利与义务作了说明,但之后一直没有细化性的法规条例出台,如目前大力推进的在已建会企业中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工会法》仅在第三章第二十条中有一句“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的表述,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对工资集体协商有抵触、不愿谈、不实谈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社区工会对此无能为力,街道总工会四处出击,企业碍于情面当面答应,背后应付,其症结就在于《工会法》也没有赋予上级工会相应的强制手段,没有对应的监管管理机制。再如在税务代收工会经费中,《工会法》第五章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拨缴工会经费,基层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不主动缴交工会经费的建会企业在已建会企业中占比达85%以上,会费缴交变成“人情”工作,企业看“人面”或“交情”象征性地交一点,如果对拒缴或未足额缴交的企业都申请支付令,不仅会让街道总工会疲于奔命,更会造成企业动荡,影响社会和谐。

二、维权边缘化。在处理劳资纠纷中工会干部总是介入早、调解深、持续长,但涉及利益核心职工更倾向于向劳动等行政部门寻求帮助,工会“靠边站”现象比较突出,在职工维权中没有权威,信服力不够。

三、建会走形式。在推行规范化民主选举之前,大多数企业工会成立没有走规范程序,在宣传工会职能、发动职工入会等方面做的工作很少,工会组建很多是由于上级行政命令,在没有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的情况下,填个表盖个章仓促成立,这样的结果是形式工会大量存在,工作上妄谈作用发挥。

四、届中空心化。由于我街道企业大多居于产业链底端,依靠劳动密集方式,通过加工生产赚取利润,员工流动性大,很多企业工会在三年届期未满工会委员就早已离职,企业为避免麻烦也不及时进行补选,造成名义上有工会,实质上无工会的状况。

五、干部能力弱。目前企业工会中普遍存在工会干部新手多、业务骨干兼职多、流动性人员多。工会干部业务能力较低,且大多为企业“老板”指派,缺乏搞好工会工作的热情,职工难以发动,工会活动难于开展。

如何提高工会形象,突出工会作为,笔者认为,在党赋予工会的现有职权范围内,工会要想有所作为,只有通过做实自身组织建设基础,立足劳动关系源头治理,以“提高办事效率、树立工会品牌、加强宣传发动”为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工会形象,推动工会职能转变。

一、提高办事效率,树立工会形象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讲效率办实事。工会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讲效率才能更好地把职工组织好、引导好、服务好、维护好,才能切实体现好工作作为。

1、在职工维权中追求效率。牢固树立“迟到的维权不是最好的维权”的意识,切实发挥工会在劳资纠纷中的四个“第一人”的作用,要坚决落实平湖街道工会劳资纠纷“三级”预警及调处机制,以奖惩手段为激励,调动起各级预警信息员的积极性,通过“广排查、常观察、多走访、快汇报”,让工会组织参与劳动关系源头治理,在事前预防中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调处,在事中参与中积极协调、积极劝导、积极跟进,在事后安抚中做好职工走访、做好动态监测,从中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让职工得到利益诉求及权益维护。

2、在困难帮扶中追求效率。要避免“好事因没办快而没办好”,强化对困难职工的动态摸查走访制度,对户籍内困难职工、患重大疾病职工、工伤职工要做到一发生即掌握,通过构建一户一档信息化动态管理网络帮扶体系,对街道内出现的困难职工以及患重大疾病的职工进行动态掌握,及时进行帮扶。

3、在素质培训中追求效率。改变以往素质培训中求大求全的弊端,以开展职工问卷调查为手段,加强分析研究,切中企业、职工喜好,符合产业升级需要,在素质培训中以分段、持续、深入为根本,避免“走过场”、“一阵风”,在实实在在培训教育中体现工会效率。

二、打造工会品牌,创新工会亮点

所谓“品牌”,就是在职工中形成有较大影响力、被广泛接受、认可度高的工作项目。通过打造品牌,可以带动形成一套工作机制,体现工会相应特点,受企业职工认可、有广泛社会影响,目前,我会的“职工之家”、“金秋助学”、“红五月”、“送温暖”、“工会大学校”等系列工作成效显著,日益凸显出品牌效应。

1、传承发展,打造温暖品牌。继续深入开展“金秋助学”、元旦春节“送温暖”、“红五月”等品牌活动,在走访慰问、开展活动中贴近基层、贴近职工,通过创新活动主题、发掘帮扶特点,深化品牌工作,通过活动、帮扶搭建联系纽带,推动工会形象深入人心。

2、创新突破,打造实力品牌。以提升职工素质为宗旨,深化“劳务工大课堂”、“农民工学校”等教育品牌,打造“职工夜校”、“心灵书屋”等精品培训课程,让工会教育培训更加深入人心。同时通过构建劳动关系“三级”预警及调处机制,着力发挥工会在劳资纠纷源头治理的作用,以维护职工权益为抓手,夯实工会基础,凸显工会作为。

3、整合资源,打造服务品牌。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或设施齐全的工业园区,大力推进社区“职工之家”建设工作,通过建家建设在社区构建“素质培训、法律维权、心理咨询、关爱帮扶、文体活动”五位一体的服务平台,为辖区广大企业职工提供全方位、多渠道、“一站式”、“一条龙”的贴心服务。

三、加强宣传发动,扩大工会影响

工会信息宣传工作一直是平湖街道总工会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加强工会宣传工作中,我会一是制作工会宣传片,在日常开展素质培训、文体活动中进行播放,进一步准确、直观地诠释工会形象,丰富工会内涵,让更多职工从中认识工会、了解工会、加入工会;二是建立工会信息员队伍,通过量化考核、信息奖励,提高工会信息员发掘信息、撰写稿件的积极性,以增加数量、提升质量为要求,扩大平湖工会信息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很好地推动平湖工会工作。

□作者单位:深圳市平湖区街道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