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联动奏响心灵协奏曲
“心灵港湾”职工心理咨询服务项目于2013年3月启动运作,是第二批“中山市社会管理创新观察项目”。“心灵港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职工心理支持服务体系,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服务。中山市阳光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作为项目承接机构,在市总工会的主导和指导下,按照“工会+社工+义工”的“三工”联动模式运作项目,发挥专业优势,联动工会义工落实目标任务。实践表明,“三工”联动谱写了工会、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工会义工共同服务职工的心灵协奏曲,对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围绕目标要求,构建工会职工心理服务支持体系
当前,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使职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产业工人面临工作压力、工作与生活冲突、心理困扰等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建立起职工心理服务支持体系,是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为广大职工、特别是心理压力和困惑问题比较集中的新生代产业工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服务的必要保障。围绕这一目标,我们以“心灵港湾”为平台,构建起工会“两线一网多维度”的心理服务体系。
“两线”,一是线下心理咨询服务场所。“心灵港湾”服务中心设在市工人文化宫,常态固定使用面积200多平方米,根据需要非常态使用的面积800多平方米。按照专业咨询服务要求,设置了咨询、测评、团体活动等各种功能室,系统地引入国外先进的自测自评标准,如《SDS忧郁评量表》、《SCL-90》等,为职工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释放减压、心理评估、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沙龙等服务。二是线上空间服务。设立了全年无休热线电话和“心灵港湾”网站,提供预约服务。网站还以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
“一网”,是延伸建立基层服务站构成心理咨询服务网络。通过“心灵港湾”服务中心的示范带动、重点指导,推动在镇区、工业园区和大企业设立职工心理咨询服务站并承接转介个案。目前,火炬开发区,以及小榄、三角、坦洲等镇区已经或筹划建立“心灵港湾”服务站达10个,服务站与中心一起构成职工心理服务网络。
“多维度”,是指实体虚拟、硬性软性、市上镇区、时间空间等多维度的服务性支持。例如,在时间上,根据职工“生物钟”,我们将咨询重点时段放在下班后,并且周六周日照常上班,使服务时间适合职工的“生物钟”需要;在空间上,为方便偏远镇区的职工,我们以基层服务站为基础,在企业设点为职工提供服务。
二、把握服务需求,运用专业优势开展职工心理服务
为落实工会对项目的要求,我们将专业优势与工会特点结合起来,坚持以“三工”联动运作项目,坚持以一线产业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抓自身管理,坚持宣传工会创树职工服务品牌。其积极效果得到了充分肯定,去年底,中山市社工委组织了第三方专家组对“心灵港湾”项目进行了评估,在当时不足一个年度周期的情况下,评分结果仍然接近优秀。
一是以专业要求组建服务团队。目前,“心灵港湾”服务团队固定人员共有10人,其中持证心理咨询师6人。动态支援支持的三级或以上心理咨询师、以及心理专家、专业人士超过20人。服务团队设立了咨询组、义工组、活动组和外联组,接受资深的心理专家督导。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各项管理。
二是实行专业包装宣传推广项目。统一形象宣传,设计了项目的标识标志,提炼推广用语,编印宣传资料。一年来共派发了3.5万套心理健康知识、常见心理问题介绍和建议等宣传资料。我们还在《中山日报》的健康周刊中开设专栏,成为本地媒体的长期协办单位。通过做好宣传推广,使“心灵港湾”项目以及服务内容逐步为全市职工和企业所了解,职工和企业从怀疑到接受。通过百度搜索可发现,“心灵港湾”已经成为了本市知名的职工心理服务品牌,广大职工在受惠了工会免费服务的同时,增强了对工会的认同感。
三是严格执行专业规程开展职工心理咨询服务。对前来咨询的职工,做到热情有礼,严格按照规程守则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服务,力求真真正正帮助好有需要的职工。到目前为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心灵港湾”共进行一对一咨询近1000人/次(每次1小时);团体/家庭咨询共18次,有210人/次参与。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化解了工作生活中的身心困扰,有效地预防了极端心理事件的产生,来访职工和家庭都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四是组织专业力量深入园区企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高等院校以及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讲专家库,深入工业园区和企业开展心理知识讲座、集体心理辅导活动等,让职工更好地认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一年来,共举办了35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约6500名职工参加。通过案例分析、现场咨询、流动宣传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企业建立关爱职工心理健康的理念,帮助员工学习面对生活困难、适应新环境、应对情感问题和挫折,提升人际沟通技巧。通过回访,有受访者表示,过去自己看问题和处事比较自我和极端,造成人际关系也比较紧张,情感因素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质量。听了讲座和接受咨询后,提升了人际沟通技巧,工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融洽多了。我们还积极争取镇区工委会对参加讲座的职工给予政策支持。例如,最近我们在小榄镇举办一个讲座,要求参加对象是育有小孩、年龄即将入读小学的职工家庭。通过与小榄镇工委会联动,成功争取到参与讲座者可获得入读小学积分的激励政策,从而在短短两天内就有300个家庭报名,而且高度符合这一目标受众要求。
五是专业的反馈管理提高服务针对性。为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服务的反馈调查。例如,去年6月底开展了全市职工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约2000份。该项调查既宣传了工会开展职工心理服务,提高公众认知度,营造关心、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又针对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服务思路和策略,使职工心理服务更有针对性。同时,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建立数据模型,用以指导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心理咨询援助服务。
三、打造成长平台,融入义工参与播洒公益理念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义工的参与配合,不仅充实了项目承担机构的人力资源,而且为公益服务提供了平台,传播了公益理念,有利于全社会理解、支持工会开展的职工服务,承担机构更有优势地完成项目任务。
一是招募组建了“一周一点心”心理义工队伍。“一周一点心”,意即每周都拿出公益之心做公益,每周公益服务不少于1小时,服务内容是心理援助。我们通过网站、海报、QQ群、企业宣传等多种渠道招募、储备义工资源。目前,已经有102人参加,其中28人为国家三级或以上持证心理咨询师。在组建企业心理辅导员(企业义工)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与企业管理层和工会互动,增强了经费支持和义工的稳定。心理义工服务队成为了“心灵港湾”专业团队的重要补充,他们在服务职工的同时也传播了公益理念。
二是帮助心理义工掌握服务技巧。建立起培训督导制度,以项目为导向,组织了专业知识、专业技巧等内容的讲座培训共约25场,帮助义工掌握基础理念服务技巧等。对服务过程监察,服务后分享与反思,以及服务对象反馈意见,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参与服务的义工提出改善意见。通过案例实操探讨,让义工掌握更多的心理专业服务知识。例如,我们在三角镇民森集团服务站的心理辅导小组成员进行了小组培训和督导活动中,将实际工作中正在处理但无从下手的员工关系问题拿出来讨论,老师给出指导意见,有一个纠结了4年的矛盾案例经过交流分析后,调整了思路和方法,有的放矢地给予疏导,使双方心结得以疏解。
三是设立成长小组让参与者助人助己。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师成长小组,免费对本市已经考取咨询师证书、但尚不能正式执业的咨询师进行督导。成长小组活动每期12次,目前有15名有证书的咨询师参加。通过为咨询师提供自身成长活动和体验,已经帮助多名持证心理咨询师实现具备心理咨询执业能力。他们也支持了项目服务,目前,心理义工已进行了约60人次义务咨询。
四是建立义工管理和激励机制。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传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助人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公益理念,使公益观念、公益价值成为义工队伍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发放《中山市工会义工手册》,作为服务时数登记和荣誉记录凭证等,并做好时数统计及荣誉记录。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义工联谊活动,增强义工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