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要四有”促进枢纽型组织体系构建

——中山市总工会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的思考

■省总工会副主席林锡明参加中山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联合会揭牌仪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强化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事实上,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方面,我省已经先行一步。早在20117月,我省就颁布《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之后陆续出台了7个配套文件,与《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主文件一起,构成了我省加强社会建设的政策体系。去年5月召开的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创新人民团体的活动方式,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

将工、青、妇群团组织打造成枢纽型社会组织,构建起枢纽型组织体系,在参与加强和创新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省委着眼于当前我省社会建设快速推进、进一步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去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还专门转发了《省社工委关于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的意见》,明确了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功能定位等。

作为群团组织的工会,如何通过枢纽型组织体系的构建,在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中山的实际,我们认为,中山市总工会在打造枢纽型社会组织、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的实践中,应努力做到“四要四有”:即要认识意义,参与中有作为;要立足职能,创新上有突破;要打造平台,推动中有抓手;要创造条件,支持上有保障。

一、要认识工会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的重要意义,在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有作为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政治上起桥梁纽带、业务上起龙头带动、管理上起集约服务作用的联合性社会组织。从工会工作的实践看,工会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体现了三个需要:

一是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迫切的任务。工会作为人民团体和国家政权重要支柱,要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发挥好协同作用,协助党政做好工作,引导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将工会打造成枢纽型社会组织,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将更有利于团结和动员职工群众以及同领域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建设“小政府、强政府,大社会、好社会”。

二是团结引导培育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需要。当前,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成为新形势下服务职工的重要力量。通过对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团结、引导、培育,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健康发展,成为了摆在工会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工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有利于将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工会领域的公共资源得到集中共享,促进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运用政策引导、法律约束、民众监督等多种方式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成长。

三是工会工作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工会组织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传统的工作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不适应的地方。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职工队伍主体结构变化对劳动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的群体类别变得更加多样,在思想观念、利益诉求、价值追求等方面与计划经济条件下有显著差别,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已经很难对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它迫切需要工会组织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深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对不同的细分群体、不同利益诉求的职工提供有的放矢的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在协助党和政府做好社会管理服务中积极作为。将工会组织打造成枢纽型社会组织,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工会已有的优势进行社会动员,吸引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增强工会服务能力,又有利于加快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步伐,使工会固有的优势变成协同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做好社会管理服务的新优势,成为工作方式的创新、服务领域拓宽、社会建设参与的有效形式。

二、要立足工会基本职能定位枢纽型组织功能,在创新工会工作上有突破

枢纽型组织对同领域社会组织具有孵化、整合、服务和引领四项基本功能。这些功能要通过工会基本职能的体现,落实到枢纽型组织体系构建中。也就是说,工会枢纽型组织的功能定位,就是要“联系、团结、服务、支持监督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机构开展面向职工的各种公益性服务和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推动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这一功能定位,是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新突破。结合我省《关于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的意见》精神,工会枢纽型组织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要紧紧围绕工会的基本职能,从五个方面体现:

一是要健全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党群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和工会组建,扩大社会组织中党群组织的覆盖面。

二是发挥枢纽型组织的带动作用。团结带领相关社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三是加强对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服务。制定自律公约、服务标准,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开展诚信建设,在业务拓展、培训宣传、信息交流等方面提供服务。

四是创树工会社会服务品牌。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整合相关社会组织,在相同品牌下开展服务,促进服务项目品牌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五是推动项目合作优势互补。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项目,并组织相关社会组织共同实施,通过项目合作带动相关社会组织发展。发挥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与相关社会组织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三、要打造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平台,在推进体系构建中有抓手

枢纽型组织体系的构建,既是组织形式变革的过程,也是工作创新的过程。结合中山的实际,当前,我们要打造好两个平台:

一是打造好“中山市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联合会”平台。在已成立的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联合会基础上,通过对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整合和培育,构建“一个统筹,N个节点”的组织体系。即以“中山市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联合会”为统筹,以“职工解困互助会”、“职工法律服务协会”、“职工文化体育艺术协会”和“心灵港湾”等不同类别的社会组织为节点的组织体系,提供维权、帮扶、救助、文化、体育、心理等不同类别的、覆盖范围尽可能广的职工服务,成为我市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核心,并以此为辐射,吸引和带动其它社会组织参与工会社会服务,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政治上的桥梁纽带作用、业务上的引领作用,提高工会已有社会组织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通过联合会这一平台,有重点地联系工商经济类、文化与体育类、教育培训类和相关研究机构等四类社会组织,规范、引导、整合民间职工权益维护类组织,指导和帮助社会组织承接政府项目,积极探索培育孵化新的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

二是打造好“中山市职工服务中心”平台。以“职工服务中心”为平台,构建起市、镇区、村(社区)、企业(工业园区)四级帮扶体系。以职工服务中心和各镇区职工服务站为阵地,以职工法律服务协会为基础,以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和社工为主力,开展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工资集体协商、维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社会服务。在做好传统帮扶项目和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通过合作或购买服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面向困难职工群体的服务机构,变工会帮扶为全社会合力帮扶,努力在帮扶困难职工就业、就医和子女就读等方面做出新的成效。开展社会关怀服务。联合社会组织开展“春送就业、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以及“工伤探视”、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女职工安康保障计划等服务活动。与人才市场合作,开展各类职业介绍及岗位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开展心理辅导服务,以“心灵港湾”建设为抓手,由社会组织承担,开展心理宣传、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各项心理援助活动,给广大职工提供温馨的心理服务,帮助减轻工作、生活压力,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服务。发挥职工文化体育协会积极作用,并充分利用其联系文体娱乐类社会组织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在建立服务平台,推进枢纽型组织体系构建中,以五个“注重”为抓手:

一是注重包容共建。共建共享体现社会动员和公众参与,是社会建设的要求,针对可持续发展中推动社会转型,中山还提出了“推动包容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建设目标要求,因此,包容共建共享为理念,是谋划我市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要充分相信社会组织,放手把一些社会管理和服务性事务交由社会组织管理,让它们在“管理中学习管理”,并不断成熟壮大,确保政府职能“转得出、接得好”,对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确保“搞得活、稳得住”。

二是注重品牌带动。努力创新工会工作方式,按照全总对工会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在枢纽型组织体系构建中,坚持职工群众为主体,维护职工权益为重点,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和谐企业文化为导向,基层工会为依托,把工会工作与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本质要求结合起来,在创新工会工作中打造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打造枢纽型社会组织同时创新工会工作。

三是注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与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相适应的、了解工会职能、熟悉工会业务、热心工会工作的“工会干部+社工+义工”专兼群相结合的服务队伍。做法上,一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进一步强化工会干部和职工领域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形成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新知识结构,增强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积极鼓励他们报读社会工作课程、参与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等认证考试。同时,对现有义工队伍采取“社工+志愿者”模式改造提升,并通过培训、招聘、招募等方法,吸引热心、有志社会工作的人士参与。

四是注重机制建立。按照“发展有序、运作高效、平等共赢、联系互动”要求,着重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形成发展机制,社会组织联系互动机制,较大项目共同承担机制,资源整合配置机制,诚信体系建设监督机制等,使枢纽型社会组织发挥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枢纽作用。

五是注重价值维系。通过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共同公益价值和共同愿景吸引和维系相关社会组织。结合中山市开展的全民修身行动,加大志愿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宣传力度,造就认同并自觉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的社会氛围,吸纳更多、尤其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志愿人士参加社会服务项目,壮大社工义工队伍,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四、要创造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的有利条件,在政策措施支持上有保障

要将工会打造成枢纽型社会组织,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离不开党委政府创造并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也离不开工会组织自身对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支持。我省《关于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的意见》指出,要“扶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枢纽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政策、资金上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枢纽作用提供必要支持”。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枢纽型组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工作,要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业务部门明确分工的齐抓共管格局;形成“工会积极支持、民间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职工群众受益”的社会组织培育模式。

二要保障经费投入。政府层面要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作为专项工作经费,将适宜转移的服务项目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担。工会自身要将日常业务经费和购买服务经费列入本级工会经费预算。

三是服务项目转移。加大向社会组织的服务购买力度,释放社会组织服务动能,提高与社会各方面协调合作的能力。以“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联合会”为平台,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及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积极稳妥地向社会组织委托转移服务项目。通过“联合会”鼓励、带动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的申请和竞争,增强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竞争力,促进自身的发展壮大,扩大工会在社会组织中影响力。

四要健全工作机制。健全领导机制、保障机制、信息报送机制和考核机制,通过机制的建立,体现强化服务,引导、规范、整合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

五是支持与监管相结合。为枢纽型组织提供服务推介、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培训交流等服务。指导社会组织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法人治理机制,提高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加强与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联系,在开展服务职工群众的活动中进行引导、规范。

□作者系中山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