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范化建设 推动工会帮扶工作创新发展

肇庆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于20034月成立,至目前为止,全市9个县(市、区)已全部成立了帮扶中心,其中怀集县系全省第一家县级帮扶中心。

近年来,我市各级帮扶中心按照“七有”标准(即有领导机构、有牌子、有专职人员、有场地、有办公设施、有制度、有资金保障),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了帮扶社会化、办公自动化、操作程序化、人员专业化、资金多元化,为困难职工办的“七送”实事(即送爱心、送保障、送温暖、送阳光、送关怀、送安康、送清凉)深受好评,工会帮扶工作不断创新发展。自成立以来,全市各级帮扶中心累计帮扶职工6万多人次(其中帮扶农民工1.5万多人次),发放帮扶款物3691.34万元。

一、思想认识到位,高度重视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

——加强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是贯彻胡锦涛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工会帮扶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我市加强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做好帮扶工作,是工会为职工服务、为党政分忧、为企业和谐、为经济加油的重要途径。各级工会和帮扶中心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出成效。

——加强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是工会服务职工、展示形象的需要。帮扶中心是工会直接为职工服务、宣传工会工作、展示工会形象的窗口、平台,是建设“有为、法治、活力、和谐”工会的客观要求。市总领导以抓好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工会工作尤其是帮扶工作上新台阶。

二、工作措施到位,切实抓好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

——抓机构建设,实现了帮扶社会化。一是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大帮扶工作格局。市帮扶中心建立肇庆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市、区)均成立了由县(市、区)有关领导挂帅,成员由工会、劳动、民政、财政、司法、等单位领导组成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委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十分重视,从组织上加强、工作上支持、经费上保证。市委副书记陈文敏等市五套班子领导踊跃为市职工解困基金捐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以良带头参加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二是地方总工会内部设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分管保障工作的领导任主任,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帮扶中心日常工作由保障工作部负责,具体抓好帮扶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县级帮扶中心检查验收制度。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制定肇庆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验收标准及补助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肇工总[2004]30号),凡是通过验收的县级帮扶中心,市总给予1万元的启动资金。至2005年底止,县级帮扶中心全部通过了市总的验收。

——抓平台建设,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按照“七有”标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帮扶中心服务平台窗口。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帮扶中心服务平台窗口。今年市总工会投入了13多万元,对市帮扶中心服务平台进行了装修改造,改造后的帮扶中心服务平台面积达120多平方米,每名工作人员配置一台电脑,有电子显示屏、复印机、传真机等,并将市职工培训中心作为市帮扶中心的再就业培训基地。二是督促县级帮扶中心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市总工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县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服务平台窗口建设的指导意见》(肇工总办[2008]26号),对县级帮扶中心服务平台建设明确要求,全部必须设置独立的、直接对外的30平方米以上服务平台,对经济困难的山区县给予一定的支持。各县(市、区)总工会在工会或工会事业单位中腾出场所,尽量将帮扶中心设在临街一楼的显眼位置。高要市的服务平台有100平方米,规范化建设上了新水平。

——抓制度建设,实现了操作程序化。一是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建立了帮扶中心规章制度、工作人员工作制度、帮扶资金管理制度、帮扶工作公开制度以及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等。二是规范了工作程序。明确和公开了帮扶中心救助、就业培训介绍对象,以及申请生活救助、就业培训、就业推荐、助学帮扶、法律援助等工作程序,印制了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申请、就业培训、求职登记、助学帮扶、法律援助等表格,方便职工求助。三是规范档案管理。统一使用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层级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对困难职工情况做到“五清”:家庭情况清、致困原因清、求助需求清、个人特长清、就业要求清。困难职工档案实现了信息化、动态化管理。

——抓队伍建设,实现了人员专业化。一是充实人员队伍。市、县两级帮扶中心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13人,兼职工作人员15人。端州区帮扶中心争取了一名事业编制。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教育。先后举办了帮扶工作管理系统、职工互助保障等业务培训班,组织市、县(市、区)总领导和保障部、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到浙、闽及茂名、韶关、江门、珠海等帮扶中心观摩,不断提高帮扶工作人员素质。

——抓能力建设,实现了资金多元化。各级工会加大帮扶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筹集帮扶资金。一是市职工解困基金增强了帮扶能力。市职工解困基金从1996年成立至今,坚持每年开展筹款募捐活动,至今已达515万元。二是积极争取政府拨款支持。全市各级帮扶中心累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拨款145万元。市财政每年拨45万帮扶资金并纳入预算。至今为止,各级帮扶中心累计获当地政府拨款200多万元。三是积极发动社会募捐。市、县两级帮扶中心累计收到社会各界捐款200多万元。今年高要市举办“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筹集捐资仪式”,现场共收到捐款25万元。高要市帮扶中心聘请了一批热心的企业家作帮扶顾问,资助230多名困难职工群众子女上学,帮助1504050困难职工参加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慰问困难职工群众1000多人次。

三、帮扶服务到位,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见成效

各级帮扶中心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做好“七送”实事。一是送爱心,大力开展“希望在明天,工会助你行”百家企业扶百子助学圆梦活动。于去年在全市启动“希望在明天,工会助你行”百家企业扶百子助学圆梦活动,由工会牵头,进一步动员和统筹社会力量,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挂钩帮扶、募捐等形式,每年帮扶每名就读大学的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助学金1000元—3000元。两年来累计筹集助学资金240.78万元,帮扶困难职工子女1847人次,有200多名困难职工子女顺利完成了学业。此活动已成为了我市工会工作具有重大影响的又一工作品牌。二是送保障,进一步缓解困难职工(劳模)“看病难”问题。困难劳模医疗补助金切实解决困难劳模“看病难”问题。由市委办、市府办批转实施《肇庆市困难劳动模范医疗补助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市级以上困难劳模给予医疗补助。两年来累计为160多人(次)困难患病劳模发放医疗补助金共计17万元。职工互助保障缓解了职工“看病难”问题。累计为困难职工(农民工)1790人赠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和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至20089月止,全市累计有7.7万多人次参加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和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130名职工获得了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给付金共157.25万元,55名女职工获得了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给付金共88.7万元。我市获省总表彰 20062007年度广东省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先进集体”。三是送温暖,坚持重大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2008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市筹集送温暖资金311.72万元,慰问困难企业479家,困难职工1817户,困难劳模268人,农民工2771人次。切实做好外来工留肇过大年工作,慰问了留肇过年的外来工以及肇庆供电局赴云南、贵州抗冰救灾的职工家属。四是送阳光,给广大农民工和下岗职工送去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各级帮扶中心配合政府为职工提供职业介绍累计4万多人次,就业培训3.5万多人次。怀集县帮扶中心兴建了占地1500多平方米、商铺70多间,可解决200多人就业的“怀集县再就业基地”。市总连续多年获得了市政府表彰“肇庆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表扬单位”,市职工培训中心被全总授予“全国工会职业培训示范点”。五是送关怀,坚持开展日常救助。坚持每月为市直100户特困职工实施定量粮油救助。市总机关干部带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市有6754名党政工结对帮扶困难职工3380人。各级帮扶中心累计为困难职工2227人次实施临时救助,共114.625万元。全力做好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至526日止,共为地震灾区捐款4473.8万元。切实做好地震灾区在肇务工人员的慰问帮扶工作,至526日止,全市预支给川籍农民工工资474万元,慰问农民工286人,慰问金4万多元。六是送安康,广泛建立工伤探视帮扶制度。市帮扶中心聘请了职工维权律师,为困难职工、工伤职工(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07年各级帮扶中心探视慰问工伤职工130多人,发放慰问金16.8万元。七是送清凉,关心高温期间坚守岗位的一线职工。坚持每年暑假开展“平安度夏送清凉”活动。07年全市送清凉活动慰问企业99家,发放慰问金和清凉饮料47.75万元。

我市各级帮扶中心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在帮扶困难职工、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受到了职工群众及社会各界的赞扬。市帮扶中心至今已收到感谢锦旗8面,感谢信不计其数;市总连续六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肇庆市文明单位”,今年被评为“肇庆市文明标兵单位”。各级帮扶中心在促进肇庆成为未来广东发展的新增长极,成为能够代表广东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