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层面培训机制 保障技能人才供给

——关于珠海产业工人“提素”的思路与对策



按照“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要求,珠海市总工会近期就本市的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存在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创新型、开拓型的中高端人才相对缺乏,多数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还处于普通工和熟练工层次,竞争力较弱,总体上存在技能型产业工人供需结构失衡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市总工会提出了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如下对策。


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产业工人的荣誉感

要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树立社会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各级工会要通过劳动和技能竞赛、“中国梦  劳动美”主题活动、劳模“六进”宣讲活动,市有关部门通过“珠海工匠”评选、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广泛宣传高技能产业工人的先进事迹,提升广大产业工人的价值观。企业也应当在这样的氛围中,充分认识到高素质产业工人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工作效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带来的巨大作用,通过评选优秀标兵等方式选树企业内部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典型,增强广大产业工人的劳动光荣感和荣誉感。

二、建立多层面的产业工人培训机制

建立政府、企业和产业工人三方分担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在政府层面,要对培训、创新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财政补贴,多渠道解决培训经费,建议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补贴或奖励等措施鼓励企业开展产业工人培训;在企业方面,应当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并设置配套预算资金,鼓励产业工人参加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在产业工人方面,采取自愿+激励的方式,设置较低门槛,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吸引产业工人参加培训,如拿到毕业证书的,企业给予报销学习费用或给予提升工资档次的奖励。

此外,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建立各类培训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技能培训机制。强化和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引导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本单位技术工人培养规划和培训制度。支持龙头企业、重点行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开展职业培训。鼓励企业开展全员培训,增加培训次数,灵活安排培训时间,以满足产业工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三、发挥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育方面的作用

借助职业院校平台,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大力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相结合,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的摇篮。职业院校可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的方向,开设专科,降低入学门槛,让更多产业工人提升学历,拥有一技之长。同时,职业院校要积极与企业对接,采取校企联合、委托代培等方式,按照企业需求开设专门培训课程,量身定制,让广大产业工人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在学习培训内容上,要突出以岗位技能、相关技能为重点,以新工艺、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应用等为培养方向,紧跟时代步伐,结合产业工人在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人际关系及沟通能力等方面的集中需求,实现学习内容的创新。同时创新学习培训形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和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多元化的形式对各类职业等级产业工人进行规范、科学、有效的培训,提高产业工人学习培训的参与度。

四、建立激励机制,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

目前,我市的“英才计划”,对产业工人的开发、培养、使用和激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督促和鼓励企业建立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激励机制,突破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让技能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在薪酬结构中占较大份额,真正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为重点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产业工人所作贡献的价值。同时吸纳优秀技术工人进入管理层,提高产业工人的晋升通道,增强岗位吸引力,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五、大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

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要根据我市产业发展要求,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目标,大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以赛促培、以赛促练,不断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广大企业要以车间班组为主体,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劳动竞赛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方面的作用。

六、发挥创新工作室在创新创造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政府相关部门和工会要以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契机,以劳模、工匠人才和技术骨干为引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带动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技能、增本领,努力把创新工作室打造成技能人才的孵化器。通过实施创建活动,形成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局面,并以此为平台,提升广大职工的技术素质,发挥高技能产业工人对先进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