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名劳模获得正规教育走向新征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19年发展历程剪影
“我是大学生啦!”虽然入学已经一个多月,年近不惑的北京邮递员韩伟那股兴奋劲儿依然没有消退,“离开学校20年,到了这把年纪,我还能走进‘象牙塔’,谁能想得到呢!”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2011级劳模本科班学员举行了一次座谈会,班长韩伟的这番话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这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连续第19年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劳模免试、免费本科班。1992年至今,劳模班已经培养了近500名学员。他们在获得正规本科教育后走向了人生新的起点。
工会送劳模“上大学”
2010年8月的一天,正在投递报纸信件的韩伟忽然接到北京邮政投递局工会的电话。
“韩师傅,您什么学历?”
“电大,大专。”韩伟被问得一愣。
“有件事,好事,送你上大学去……”
后来,韩伟才知道,北京市总工会推荐他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深造,而且是免试、免费入学。韩伟觉着,自己中了这辈子最大的“特等奖”。
3月2日,韩伟正式成为2011级劳模本科班学员,重新回到了教室。
1992年8月31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经教育部、中组部特批,中国工运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前身)迎来了48名首届劳模班学员。他们将通过四年脱产学习,拿到成人本科文凭。
为劳模创造舒心环境
其实,劳模班并不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首创。
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获准招收了全国第一批劳模生。到1992年,全国已经有16所高校同时面向劳模招生,报名人数一度突破1000人。
然而,仅一年后,这股热潮突然降温,报名人数骤减到300人。1993年,全国经过高考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劳模生只剩下60余人,以至于某些高校无法再设立专门的劳模班,对劳模生实施专门的教学计划。
如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北京唯一坚持举办劳模班的高等院校。
由于国家用人度的改革和国企改革、兼并、重组等原因,部分劳模学员毕业后安排落实工作有困难,或安排的工作不如上学之前,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劳模“上大学”的积极性。
对此,1996年,全总组织部向教育部申请,免除劳模班入学考试。这一申请很快得到教育部门认可。
19年间,先后解决了劳模免试入学、毕业实习、在校期间生活困难等问题,为劳模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了舒心的环境。
四年“锐变”,展翅人生
今年1月中旬,2007级劳模班学员吴倩毕业了。
吴倩说,四年大学生活让她“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刚进入劳模班时,她连手机短信都不会发。现在,她学会了使用电脑、制作演示文稿,熟知工会学、劳动法律和管理学知识,甚至可以用英语与外宾交流……“象牙塔”里的生活使她的认知能力快速提升。2008年,吴倩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2010年9月,通过济南公交总公司“储备人才竞聘机制”,她竞聘成为一家分公司的副经理。
“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定义我的变化。”这位曾经的公交女司机声音中透着一股自信劲儿。
培养劳动模范更为从优秀工人中选拔干部创造了条件。工会送劳模“上大学”,没想到最先受益的,竟然也是工会组织自身。
1992级李军,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农林水财工会主任;1993级蔡景璇,广东潮州市总工会副主席;2000级熊翠花,江苏宿县总工会副主席;2001级尚秋云,云南大理市总工会副主席……许多劳模在系统学习工会及劳动法律知识后,通过考试成为工会干部。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优秀人才为工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