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和谐企业的两个误区
“家和万事兴”,“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相信每个人都会认可,实现和谐也肯定是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望。但是,由于员工并不是企业的业主(即使是国有企业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业主),企业主追求利润最大化,员工则追求自身价值和福利最大化,两者目标不同,要找到有效的共同目标让双方统一起来并不是易事。所以在构建企业与员工和谐关系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认识误区,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福利。下面,就常见的两个的误区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企业的误区:“是你需要企业提供一份工作.不是企业需要你”
从当前我国就业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供远远大于求,对于效益比较好,待遇比较高的企业,“是你需要企业为你提供一份工作不是企业需要你”的确是客观的事实。如果企业在管理中适当地利用这种就业竞争压力,通过强化在岗培训,鼓励员工和企业荣辱与共,化压力为动力,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适应竞争,共创企业美好前程,那就是真正地在企业管理中实践以人为本,那样才能真正的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和谐。但不少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基层的管理者,把“是你需要企业为你提供一份工作,不是企业需要你”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对员工采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大会小会上,动不动就是厉声警告:“我们这样的好单位,你不干大把人等着干”,这种管理上对员工“是你需要我”的高压和轻蔑,短时间内可能会换来员工的“听话”和“肯干”,但从长远看却大大的损伤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宿感。一个员工没有归宿感的企业,企业和员工失去了和谐,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目标不同,利益相背,工作上肯定是斤斤计较,利益上必定是寸土必争。企业的效益和业绩也将严重受损。这样的企业,不管你企业原来的底子有多厚,优势有多强,由于前进的线路是一路下探,总有一天这个企业会轰然倒地。要知道“企”字无人则止,现代化的企业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必须“和为贵”,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企业就永远不可能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员工的误区:“和谐就是没有压力,轻松就是降低标准”
和谐企业提倡要为员工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但我们千万不能理解成“和谐就应该没有压力”,“轻松就应该降低标准”。一些员工,特别是那些从国企改制过来的企业员工,并没有珍惜企业构建和谐的这种大好时机,立足岗位、提高业务、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而是认为现在企业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构建和谐企业,,是员工松口气的时候了,思想上自觉不自觉地怀念、留恋起国有企业以前那种工作方式来。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喜欢强调压力,培训考试会造成压力,绩效考核也说造成压力,安全要求严格是压力,岗位轮换也是压力,把压力当成一个逃避责任的挡箭牌;别一方面是无原则追求轻松,面对企业改革发展引起的要求不断提高,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去适应培训,通过培训去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提高素质实现轻松面对工作,而是把“轻松”的希望寄托在公司的破例照顾上,强调自己学历低、年纪大、居住地点偏僻、工作岗位特殊等等客观因素,要求公司降低标准和要求,让自己不用努力也可顺利达到“轻松”。这种思想误区是很严重的,和谐企业提倡要纠正个别企业在改革改制中过于激进,但绝不是要走回以前那种不论业绩,不讲效率,不讲竞争,一团和气,平均主义的老路。企业改革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公平的竞争和适当的压力,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潜力,实现社会、企业和个人的三赢。企业要发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标准和要求肯定要不断提高,作为企业的员工,只能在企业的帮助下通过提高素质去适应企业的要求,才能保障企业实现目标,取得效益。试想一下,如果为了满足员工这种无原则的“轻松”,造成企业的业绩效益实现不了,出现亏损甚至破产,那员工个人的利益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那时候的员工还能“轻松”起来吗?所以说,员工必须有“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观念,充分珍惜企业为自己创造的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多学习,多实践,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不断创出佳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企业,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员工是企业的一员,企业是员工的家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员工真诚的付出和奉献,员工各种需求的实现也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和成功。企业与员工只有和谐共处、荣辱与共,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才能实现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港供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