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问题”专家学者纵论农民工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7年5月12日至13日,由广东工人运动学会、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农民工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广东工人运动学会会长陈宗文、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任剑涛、国内以及香港著名的专家学者、广东工人运动学会部分理事及会员等共计5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专家点评、大会讨论等形式,围绕农民工的构成与变迁、农民工的权利与利益诉求、工厂制度与农民工、城镇治理与农民工、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民工、农民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深人研究,大大开拓了对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视野。中山大学蔡禾教授对“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放弃老家土地,选择打工所在城市户籍的永久性迁移并不是所有农民工的选择。他认为,不应该把解决农民工不平等问题简单化为户籍开放。对于不愿意永久迁移到打工城市的农民工,也应该关注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平等的环境.至少在人格上。应该考虑帮助那些不要打工城市户籍的农民工如何适应社会,帮助他们解决在面对新的城市环境时产生的心理问题。中山大学刘林平教授对珠三角农民工工资的决定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人力资本和企业制度是决定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基本因素。中山大学万向东副教授通过广州市非正式就业农民工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的进入动机、条件与效果。中山大学何高潮教授通过对外来工的问卷调查,对外来工的利益认同进行了详细分析。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产业工人化的障碍究竟在哪里,他认为。在短时间内,即使有户籍等制度的改革,流动人口要想完全融入城市还是不现实的。流动人口真正融人城市的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要通过代际的传递才可能实现。对流动人口产业工人化和市民化的过程,应当有一个长远的、逐步实施的考虑和规划。中国人民大学白南生教授通过研究农民工外出务工率的地区差异,对“民工荒”进行了另一种解释。南开大学关信平教授从平等权利到社会融入的角度对农民工的社会政策进行了分析。上海大学刘玉照教授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研究角度来分析早期工业化模式与农民工的社会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教授通过对“人力资本的获得途径与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流动”的分析得出结论:人力资本的低下限制了农村流动人口的向上流动,而影响农村流动人口人力资本的还是现行的人力资本配置制度。现行的人力资本配置制度不但不能改善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地位,反而将他们进一步与其他阶层进行排他性的区隔,造成代际流动的强传递性。蓝宇蕴教授关于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中分析了城市化中“类贫民窟”的形成逻辑。

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学者从新的视角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研究,大大开拓了对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思路。清华大学沈原教授以“关系霸权”的视角来分析建筑工地的控制与反抗,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去思考农民工问题。北京大学卢晖临教授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剖析了农民工的内心表达和想法,走进农民工的内心世界。武汉大学罗教讲教授从中国当代社会学研究中的民族主义倾向及其对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方法论意义的角度去研究农民工问题。香港科技大学潘毅教授和中山大学任焰博士从国家、工业资本与劳动力再生产之间关系的视角,以宿舍劳动体制为例对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制度逻辑及其政治经济学意义进行分析。香港科技大学吴晓刚教授在对中国户口制度与农民工的研究与思考中提出:应换位思考,“跳出农民工研究农民工,跳出中国研究农民工现象”。香港中文大学蔡玉萍教授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农民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性别差异这一理论视角。香港中文大学彭铟旎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信息沟通技术的使用这一视角研究了其对农民工和雇主关系的影响。

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学者从实际出发,对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郑梓桢所长通过分析农民工进城务农与城市化之间的断裂、转移和接续.提出解决之道:以社会保障为基础,而不是户籍制度。广州大学谢建社教授分析了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的冲突,提出对策:完善农民工管理体制,让农民工逐步城市化。广州大学谢俊贵教授通过对广州LG镇的初步调查,分析了失地农民的职工转换的现实必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促进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策略。

研讨会上,省总工会副主席、广东工人运动学会会长陈宗文介绍了广东工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情况,并提出了三点建议:1、把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与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五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增强实效性;2、把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与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3、把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与城乡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前瞻性。

(陈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