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帮扶工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队伍扩张发展了,但地位和作用没有变;工会工作重心转移了,但维权基本职责没有变;工会工作的对象扩展变化了,但工作的着力点没有变。因此,工会组织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机制、创新方法,科学发展帮扶工作,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实现工会工作的新发展。
一、帮扶工作的机制必须科学发展
市场经济发展的任何时期,包括困难职工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都是相对存在的问题。就工会工作来说,关心困难职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一直都是一项重要内容,如计划经济时期开展各项职工福利工作、九十年代以来开展的送温暖活动等,莫不如此。近年来,针对形势的不断发展,各地建立了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使工会帮扶工作有了新的载体,为实现工会帮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经常化创造了条件。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工会的帮扶机制仍然要不断科学发展。
帮扶机制要向基层发展,使其更能贴近职工群众。发展是永恒的。工会帮扶中心网络建设必须结合各地实际,逐级健全完善,逐步向基层发展,使其更能贴近职工群众,更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困难职工情况,方便、快捷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以我市为例:我市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县、镇、基层四级工会组织网络,村(社区)级工会正处于建设与推广阶段;我市县以上的帮扶网络已经建立。从目前的情况分析,虽然我市现阶段总体上经济还欠发达,职工人数不多,但部分镇已经具备建立帮扶中心的条件,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逐步推开建立镇级帮扶中心,使帮扶机制与工会组织组建网络更好地有关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帮扶机制的作用。
帮扶机制要加强力量,整合资源,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已经建立起来的帮扶中心,其作用已得到较好地发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完善提高,还要从两方面加强:一是地方党政要加强对帮扶工作的领导,把帮扶工作当作一项形象工程、民心工程加以落实。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工会帮扶中心,单靠工会的力量是有限的,要配备一名党政领导牵头抓,形成党委牵头、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的工作格局。二是地方工会方面,一要尽可能地配备专职人员,安排事业心强、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同志专门负责帮扶工作,把帮扶工作真正当成一项长抓不懈的事业认真落实好;二要建立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制度,如与经济工作部的困难劳模互管制度,与维权部的工作互通制度,与办公室的信息反馈制度等等,真正做到整合工会资源,共同做好帮扶工作。
帮扶中心要健全制度、转变作风,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是关键,要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加强对帮扶资金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要争取地方财政拨款,建立财政拨款支持、各级工会补助和社会各方面赞助等比较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二要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和健全相关档案,使帮扶中心的各项工作职责明确、程序明晰、操作公开、运作规范。在工作作风方面,要努力做到真心实意为职工服务,真抓实于为职工办事。既要对来访的职工笑脸相迎,热茶招待,认真倾听,做好笔录,更要变被动接受来访为主动下访,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做到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二、工会开展帮扶工作的手段要不断创新发展
机制建设是平台,而帮扶工作的落实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还在于工作手段的创新。因此,我们还必须找准对象,明确要求,创新手段,推动帮扶工作不断发展。
不容置疑,工会开展帮扶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困难职工。但是随着客观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又不能把对象简单地局限于现实中的困难职工。在对现实特困职工实行经济救助、法律援助的同时,要用好用足政策,用较少的钱尽可能为较多的人解决不可预见的特殊困难。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个人发展的起伏性,必然使一部分现阶段并不困难的职工推向困难境地;另一方面,职工群众队伍的扩张性,必然使一部分原来不具备职工身份的其他群众成为工人阶级队伍的一部分(如农民工等)。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必须把他们也纳入到工会帮扶工作的潜在对象,未雨绸缪,做好工作。
当前帮扶中心的大量工作是对困难职工进行救助,但帮扶工作毕竟不同于单纯的慈善事业,“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仅仅是救助既不能帮助困难职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对少数人来说还有产生依赖思想的可能。因此,帮扶工作总体要求必须把实行救助与办实事结合起来,把提供一时之需和实现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解决现实困难和排解潜在危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手段。创新蕴涵两层含义:一是在旧事物基础上的发展,二是在新形势基础上的创造。两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帮扶工作手段创新同样如此。基于此认识和前文分析,当前帮扶工作必须抓住以下几方面实现手段创新:
一是送温暖工作创新。经过几年的发展,送温暖工程已经成为工会工作的重要品牌。当前,我们要从三个方面不断创新,实现送温暖工作的发展:一是时点创新。既要以重大节日的送温暖为重点,形成声势,树立影响,又要加强平时的送温暖工作,对困难时间长、困难原因特殊、困难情况严重的职工开展经常性的定期送温暖。二是内容创新。既向困难职工送钱送物、解决他们的一时生活之需,又向他们送知识、送技能、送信息、送保障,解决他们的长远发展之路。三是制度创新。建立定期回访制度、督办落实制度,使送温暖事项真正得到落实,取得实效。
二是医疗救助创新。目前,因病致困已经成为困难职工的重要困因。在社保、医保等社会保障体系还欠完善,工会帮扶资金有限的现实情况下,要解决这一问题,单靠工会组织临时性、个别性地实施救助显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把推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女职工安康保障计划作为帮扶中心为职工群众解决“医疗难”问题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这样,通过创新医疗救助形式,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职工因病所致的现实困难,又可以帮助解决职工潜在的因病致困。在推广过程中的操作办法也要大胆创新,要采用成立机构、级级动员,印发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新形式,促其落实。
三是助学活动创新。困难职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同样十分重要,对他们帮助同样要开拓新思路。在帮扶对象上,要根据“拾遗补缺”的原则,明确定位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就读者上;在帮扶的形式上,要重点抓好每年开学前开展的“工会助学”活动,注重宣传,形成“抛砖引玉”的效果,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对助学工作的重视;在帮扶力量上,要充分发动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使各级工会都积极行动起来,调动起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开展好各种形式的助学活动。
四是就业扶助创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解决职工生活困难问题的根本途径。各级工会一要重视源头参与,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并落实有关再就业政策,创造就业岗位;二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培训阵地,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上岗就业和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三要研究各类下岗职工的实际情况,开拓就业新渠道。如在推动“4050”人员再就业工作方面j我们可以结合他们掌握新技能、适应新情况的能力相对较差,找工作相对比较困难,但部分人员的子女已达到就业年龄,且相对容易学习技能,找到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通过促进其子女就业从而改善家庭生活的路子。
五是信访工作创新。首先是工作作风创新,要变被动接受职工上访为我们主动下访,深入企业,深入职工,了解民情,掌握情况。其次是信访渠道创新,如开通维权热线、开辟维权网站等渠道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此外,信访工作不能停留在就一事论一事,有一事处理一事的简单层面上,要领会好“两个维护”的深刻内涵,学会做好引导工作;要掌握好举一反三的新思路,做好预防和化解工作,减少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作者系云浮市人大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